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听说过带状疱疹,也就是民间传说的“蛇缠腰”,许多人还亲身经历过它带来的痛苦。带状疱疹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它。
带状疱疹的“真面目”
其实它是水痘病毒“复活”搞的鬼!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这个病毒有两个“面孔”,初次感染的时候表现为水痘(儿童常见),病毒会潜伏在脊髓或颅神经的神经节中,进入长期休眠状态。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会被激活苏醒,沿着神经纤维迁移到皮肤,引发带状疱疹。
哪些情况容易让病毒激活
第一,年龄大的50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第二,长期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疲劳的人群;第三,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比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人群;第四,接受化疗、器官移植、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人群。
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去就诊呢
当身体一侧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感觉异常、有麻木感,针刺样、放电样疼痛或疼痛部位伴有一簇簇红斑、水疱等皮疹,尤其是疼痛为阵发性剧烈疼痛,要高度怀疑是带状疱疹,建议及时前往皮肤科就诊,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带状疱疹“缠一圈人就会死”吗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人体神经分布具有严格的单侧性,每个神经节负责身体某一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左右两侧神经在脊柱处互不交叉。带状疱疹的单侧性是病毒沿单侧神经节→神经纤维→皮肤传播的必然结果,就像闪电只能击中一棵树,不会同时劈中对面的另一棵一样。不存在民间所说的“缠一圈人就会死”的说法。带状疱疹的皮疹不光出现在一侧的腰间,还可能出现在一侧的头部、面颈部、上肢、下肢。不同部位的带状疱疹症状也有所不同。例如,发生在头部的带状疱疹,可累及三叉神经,导致眼部、额部等部位出现皮疹和疼痛,严重时可影响视力;发生在胸部的带状疱疹较为常见,可引起胸部或腹部的疼痛和皮疹;发生在腰骶部的带状疱疹则可导致下腹部、臀部等部位的症状。
发生带状疱疹怎么治疗呢
民间用雄黄,墨汁涂抹,指尖放血这些方法不可取。这样可能导致皮疹继发感染,病毒扩散,耽误最佳治疗期,引发神经痛的并发症。正确的治疗方法:首先要抗病毒治疗。在带状疱疹发病后的72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效果最佳,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其次营养神经治疗,可使用甲钴胺、维生素B12等药物,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减少后遗神经痛。其他的局部治疗,主要是为了防止继发感染,促进水疱干涸、结痂。如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喷昔洛韦乳膏等。如果水疱破溃,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预防感染。还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可采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药物进行治疗。
早期预防也很重要
对于年纪大的,免疫力差的人群,我们可以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疫苗可显著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重组疫苗保护率可达90%以上,效果优于传统减毒活疫苗。即使接种后仍感染,症状通常更轻,水疱更少,疼痛持续时间更短。疫苗还可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重组疫苗保护期长达10年以上。
带状疱疹需要忌口吗
过分的忌口可能导致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免疫力更低,这样的话,哪有力气抵抗病毒。建议合理饮食,多优质蛋白、多维生素、多膳食纤维,促进皮疹愈合和神经的修复。
带状疱疹不是妖魔化的“蛇缠腰”,而是免疫力与病毒博弈的“警示灯”。通过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记住:1.单侧疼痛+皮疹=立即就医。2.72小时内抗病毒治疗能抢回健康主动权。3.50岁以上接种疫苗,给免疫系统穿上“防弹衣”。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谣言耽误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虽然它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及时诊断和治疗,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可以减少它的发生和危害。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带状疱疹的困扰。如果出现疑似带状疱疹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天长市人民医院 朱莺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