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

凤阳:向着光、追逐光、成为光

2025年05月08日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真是个好地方,自从改革开了放,凤阳一切新气象……”今日小岗村,“当年农家”景区原生态凤阳花鼓表演,赢得游客阵阵掌声,文旅之“兴”,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凤阳发展的“变”与“新”。

从农业大县走向工业强县,奋进旅程的每一步,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从一粒砂子追“光”逐“链”,凤阳锚定县域经济“借光发展”,向着光、追逐光、成为光。

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6.1亿元、同比增长6.1%,经济总量首次进入全省10强,实现了凤阳发展进程中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入列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名单,获评全省粮食生产10强县、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及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增速10快县,上榜全省县(市、区)“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科技创新指数进位全省县(市、区)第1;荣登2024年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榜,位列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42位、全省县域综合实力三十强榜单第10位……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敢为创先、实干争优,凤阳正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奏响奋进的昂扬乐章,焕发出蓬勃的崭新活力。

从“砂”出发,追“光”而兴

善弈者,谋势。

凤阳之长,长在何处?

石英岩矿床覆盖面积80平方公里,石英岩矿远景储量达100亿吨,其中二氧化硅含量达99%以上,年产优质石英砂700万吨,储量、品位和综合利用价值均居全国首位,荣获“中国优质石英砂原料基地”等称号。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条件,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深度布局、系统谋划,凤阳县确立光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培育,列为六大产业之首,县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光伏产业链链长,谋划实施“十百千”产业工程,即到2027年打造十亿元产值企业12家、百亿元产值企业3家,建成千亿硅谷。

沿链谋划、龙头牵引、完善配套、集群发展,秉持着这一思路,凤阳吹响了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集结号”。

作为国内光伏玻璃生产企业巨头之一的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落子凤阳,成立安徽福莱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总投资200亿元。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凤阳抢抓光伏行业爆发风口,统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多种招商模式,聚力攻坚百亿项目。

大企业纷至沓来,亚玛顿、南玻、海螺、正泰等多家行业头部企业纷纷落地。

2020年签约总投资110亿元福莱特年产400万吨光伏组件盖板玻璃及深加工项目;2021年签约总投资220亿元凤阳县海螺光伏绿色产业园项目;2022年签约总投资100亿元尚德20GW高效组件产业园项目;2023年5月在“投资安徽行”系列活动启动大会后,正泰集团决定追加投资100亿元用于生产光伏电池与光伏组件……

如今的凤阳,已构建起光伏玻璃、组件、电池片、边框、封装胶膜、焊带、接线盒等日趋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

而对于更早布局凤阳的安徽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资源的优势、产业集聚的优势,让企业发展“如鱼得水”,更推动着企业不断“加码”凤阳。

“市场有多大,德力就有多大”,走进企业展厅,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一标语。

“从今年1至4月份销售来看,同比增长是显然的。”企业营销中心营销总监汤玉说,企业以“一生只做玻璃”为荣,做专做精玻璃产品。如数家珍般介绍着展厅数以千计的各类玻璃制品的同时,汤玉也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企业立足凤阳做大做强的关键密码。

“创新。”汤玉举例说,日用玻璃产品有着季节生产特性,大多市场生命周期在6个月左右。“我们通过覆盖全球的市场网络,洞察市场消费趋向,并及时反馈到研发环节,不断推出新产品。同时,通过与凤阳、蚌埠等地高校加强协作,深度推动产学研用合作。”

特色产业发展,唯有创新,方能跳出“一招鲜”的桎梏。

为了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凤阳县投资2000万元建设硅基产业创新研究院,围绕超高纯石英砂、石英玻璃、电子玻璃、玻璃纤维和芯片封装等高端硅基材料方向,探索资源从技术研发到“样品”和“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多元化发展。

培育企业发展壮大、鼓励转型升级、强化数字赋能、支持创新创造……凤阳,正继续追“光”而兴。

变“废”为宝,逐“绿”而新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思维。对于循环经济发展来说,更是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使垃圾资源化,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凤阳经济开发区循环园片区,是全国唯一一家以报废汽车为载体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全国第二批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单位、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全国再生资源优秀园区、安徽省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安徽省总成件集散拆解中心。

“四门两盖、零配件、有色金属、橡胶、玻璃、轮胎……根据实际情况,都能有不同的再利用价值。”安徽柏科洪武零部件再制造公司负责人曹宏斌告诉记者。“一辆报废汽车的循环再利用,看似简单,但技术含量一点不少。”

“简单以废油为例,既要做好再利用,又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其间的技术支撑必不可少。”曹宏斌说,围绕“五大总成”高效拆解,他们通过自行研发相关装备,通过向管理、向装备要效能,做到了资源的可利用程度上能比同行高出10个百分点。

作为凤阳县循环经济产业园“链主”企业的玉成洪武报废汽车拆解回收利用公司,既有“简单粗暴”的拆解,也有精细化的分拣,一辆标准小汽车有2000多个零件,将钢铁、铜、铝、塑料、轮胎等逐级分选出来,在这里被“吃干榨净”后,如今利用率可达90%以上。

以链引商,持续补链延链强链。

对于拓美威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来说,产业的集聚发展,也是吸引企业落户凤阳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公司展厅,记者看到,经过冶炼处理后的铜产品锃亮如新,各类废旧铜原材料变成铜排、铜板带、铜箔、铜杆、铜棒、铜丝、光伏丝、新能源汽车配件、焊割配件、电线电缆等,既能单独对外销售,也能继续做附加值更高的成品。

“一、二期项目已全部达产,可年产铜制品20万吨,目前主要是原料有点‘吃不饱’。”拓美威一二期运营总经理黎建华说,企业成立三年多时间,实现营收连续高速增长,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50亿元。“三期项目已于2024年3月份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扩大企业产能、丰富产品种类、提升废旧资源价值。”

以“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资源化利用”为主导,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当下的凤阳经开区循环园片区,各类要素加快集聚,规模迅速壮大。截至目前,已入驻企业48家,兴建项目58个,协议利用资金超200亿元。已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战新企业15家,获批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2家,实现了规上工业企业智能技改全覆盖。逐步形成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装备制造、再制造、配套产业等6条循环产业链条协同互补的发展态势。

2024年,循环园片区完成经营(销售)收入320.86亿元,同比增长15.32%;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74.38亿元,同比增长27.03%。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显示,中国到2025年要基本建立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5万亿元。

广阔的发展空间,给予了企业无限的成长空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正如记者采访时,多家企业负责人所表达的观点,推动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有着非凡“魔力”,企业大有可为。

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凤阳正借力循环园片区这一平台,推动循环经济在凤阳逐“绿”而新,聚链成群、集群成势、集聚发展。

春“凤”向暖,乘“势”而进

对一座城市而言,优越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大项目、好企业落地的关键。

“营商”变“赢商”,发展才能乘势而上。

凤阳持续深化“双对标”,制定“双招双引大突破(营商环境部分)行动”26条,全力打造办事效率更高、服务质量更优、要素保障更有力、法治氛围更浓厚、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更满意的宜商环境,持续擦亮“亭满意 凤如意”营商品牌。

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一眼望去都是机械臂忙碌的身影,仅有寥寥数名工作人员在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查和维护,一台台AGV智能小车不断自动作业。

而这样一个规模庞大且高度智能化的工厂,从开工到投产仅仅用时174天。

“正是这样的服务意识,才有力保障了这样的建设速度。”企业运营管理主任张宁深有感触地说,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了问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第一时间解决,解决不了就由更高层级领导协调解决。“良好的环境也推动企业更看好凤阳、加码凤阳。”

不断提升经营主体便利度、满意度、获得感、安全感,让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以好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凤阳持续优化“一网通办”,依托安徽政务服务网,实现2160条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加速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完成系统部署测试、数据对接、安徽码对接调用电子证照等工作。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专区,完成“亭好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开发、一体化平台皖企通上架发布应用,进一步推动线上线下服务集成供给。完善综合窗口改革、三级帮办代办机制、“云端导办”服务模式。

强化资源要素靶向供给,精准破解发展瓶颈,构筑发展“硬支撑”。

持续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缩短项目投产周期,一期工程32万平方米已交付使用;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升企业供电保障能力。

组织召开金融工作会议2场次,谋划创新信贷方式,修订税融通实施办法,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大力扶持实体经济。今年一季度,助企融资28.52亿元,预计完成知识产权质押1.2亿元。

开展校园招聘、下乡赶集、线上网络招聘等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63场,帮助企业招工506人。

“落地比招商更重要”,秉持这样的理念,凤阳坚持“政策惠企、服务助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在金融、土地、用工等方面为企做好“一箩筐保障”,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做优。

厚植沃土万木兴,换得有凤远方来。

聚焦企业需要破解的痛点、难点、堵点,凤阳坚持大胆解“难”、着力治“痛”、及时破“堵”,用真情服务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

常态化开展“遍访企业、助企纾困”活动,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全面收办企业诉求、清单化闭环式全流程办理。今年以来,累计收办企业诉求50个,办结率98%。持续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和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动,摸排2件案件涉及1538.75万元。

营造尊商重企氛围。在全县“新春第一会”上为2024年度5家全县优质工业企业、5家纳税突出贡献企业、5家科技创新优秀企业,5名优秀企业颁奖,提升在凤企业和企业家获得感、荣誉感。

“当时凤阳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接的是拓美威隔壁的一家铝压铸企业。”谈起选择凤阳、落户凤阳,黎建华说,过程颇具戏剧性。“工作人员到常州对接对方的时候,出现了半天空余时间,就利用这个时间,跟我们对接上了。”

没想到的是,这一对接,让拓美威看到了布局凤阳之“优”,并迅速落子凤阳。

“不仅企业与园区产业发展匹配度很高,营商之优也让企业发展无忧。”黎建华说,这也让企业在一、二期项目全部投产基础上,拓宽延伸相关产业链,推进了三期建设。

数据显示,2024年,凤阳全年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62个、46个、42个,其中新签约30亿元以上项目数全市第一,招商引资工作连续两年全市第一。

从春天出发,在秋天收获。春“凤”向暖中,当好“店小二”的凤阳,正成为企业家们众口称赞的投资热土,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扎根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