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

鼻出血别慌张!科学护鼻指南来帮忙

2025年05月06日

想象一下,正和朋友聊得开心,突然感觉鼻子一热——完了,又流鼻血了!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全球每年约有60%的人至少经历过一次鼻出血。虽然多数鼻出血不严重,但频繁出血可能有健康隐患。下面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如何科学护鼻,远离“血流满面”的尴尬。

鼻出血的常见原因

鼻子就像一个“空气净化器”,鼻腔黏膜布满毛细血管,一旦受损就容易出血。常见原因分为两类:

1.局部因素

干燥环境:秋冬季节或空调房里,鼻黏膜水分流失,像干裂的土地一样容易出血。

物理刺激:挖鼻孔、用力擤鼻涕、鼻部撞击等行为,如同用指甲刮破保鲜膜,直接损伤黏膜。

炎症感染:鼻炎、鼻窦炎会让鼻黏膜变得脆弱,就像被水泡久的纸张,轻轻一碰就破。

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会导致气流冲击局部黏膜,引发反复出血。

2.全身因素

高血压:血压升高时,鼻血管像充气过头的气球,容易破裂。

血液疾病:血小板减少、白血病等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出血不止。

药物影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抗凝药会让血液“变稀”,增加出血风险。

其他疾病:肝病、维生素C/K缺乏会削弱血管弹性,使鼻子更容易出血。

科学护鼻的方法

1.保持鼻腔湿润

干燥是鼻出血的头号元凶,以下方法可以帮你的鼻子“补水”:

生理盐水护理:喷雾清洁,每天用正规品牌的生理盐水喷雾1-2次,温和清洁鼻腔;洗鼻器冲洗,鼻窦炎患者可用温生理盐水冲洗,但要注意“头侧倾、嘴微张、水流缓”的正确姿势。

涂抹保湿剂:用棉签蘸少量凡士林或红霉素眼膏,轻轻涂抹在鼻中隔前部,就像给鼻子涂润唇膏;药店购买的鼻腔保湿凝胶更适合长期干燥人群。

改善环境湿度:空调房或秋冬季节使用加湿器,将湿度保持在40%-60%;避免空调、风扇直吹面部,减少黏膜水分蒸发。

2.改掉伤鼻坏习惯

物理刺激是鼻出血的第二大诱因,需要注意。

禁止挖鼻孔:指甲携带细菌,挖鼻易引发感染。可用生理盐水喷雾代替,儿童需家长监督并勤剪指甲。

正确擤鼻涕:单侧交替擤鼻涕,避免同时捏住双鼻用力,防止鼻涕倒流入鼻窦或中耳;感冒时可用吸鼻器(儿童适用),减少频繁擤鼻对黏膜的刺激。

避免外力撞击:运动时戴护鼻器,儿童玩耍时防止摔倒撞伤鼻部。

3.调整饮食与生活习惯

从内到外增强鼻黏膜抵抗力。

多喝水,补维生素:每天喝1.5-2升水,多吃柑橘、菠菜、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C/K的食物,增强血管韧性。

少吃刺激性食物:辛辣、油炸食物会加重鼻黏膜充血,酒精和咖啡因扩张血管,增加出血风险。

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药、低盐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导致血压骤升。

4.特殊人群的预防重点

儿童:教育孩子不要抠鼻,可用玩具转移注意力。冬季使用儿童专用生理盐水喷雾。

孕妇:激素变化易导致鼻出血,避免用力打喷嚏或呕吐。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避免突然低头、弯腰或用力排便。长期服抗凝药者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鼻出血的正确处理

1.错误做法:仰头止血,血液可能流入咽喉,导致呛咳或呕吐;纸巾乱塞,可能损伤黏膜,加剧出血。

2.正确步骤:冷静前倾,坐下稍向前倾,用嘴呼吸,避免血液流入喉咙;捏鼻冷敷,用拇指和食指紧捏鼻翼10-15分钟,同时用冰袋敷鼻梁或前额,收缩血管。止血后护理,避免擤鼻、剧烈运动或弯腰至少2小时。

何时必须就医

出血持续20分钟不止;血流如注或频繁吞咽血液;伴随头晕、面色苍白(可能失血过多);反复鼻出血或怀疑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血液病)。

最新研究与展望

科学家正在探索鼻腔护理新方法,如:纳米喷雾技术,更精准地将保湿成分送达鼻腔深部;基因疗法,修复受损的血管壁,增强鼻黏膜韧性;智能监测设备,实时检测鼻腔湿度,提醒用户及时护理。

鼻出血很常见,通过科学护理完全可以预防。记住“湿润、温和、健康”三大原则,改掉坏习惯,加强特殊人群重点防护,关键时刻正确处理,就能保持鼻子的健康。

科学护鼻口诀

生理盐水常喷雾,保湿凝胶涂一涂;

擤鼻单侧轻轻来,挖鼻陋习要戒除;

饮食清淡多喝水,秋冬加湿别马虎;

老人孕妇多留意,出血处理不慌乱。

(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余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