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

城乡融合绘新景 ——南谯区突出宜业宜居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2025年04月30日

杨读俊

今年以来,南谯区继续坚持“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的发展规划,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突出宜居宜业,不断优化城乡发展工作,全力以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释放新活力,着力提升城乡品质,打造“美丽南谯”靓丽名片。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聚焦民生所盼、群众所需,实施一批城市更新项目,统筹抓好老旧小区、城市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完善公共充换电站、口袋公园等配套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新建和更新改造,推进城市雨污水管网修复和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用好垃圾分类智慧监测系统,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成效;围绕“衣食住行、安居乐业”,大力开展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行动,全面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点燃城市“烟火气”,释放民生“幸福味”。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播种总面积、总产量稳产保供。坚持科技强农,确保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良种覆盖率保持全市前列。聚焦省级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区创建,发挥麻栎资源优势,深化与上海农科院、安徽科技学院合作,推动菌丰公司开展食用菌菌种培育,加快丰科食用菌二期建设,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加快推进井楠村、孙岗村和曲亭村3个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完成省级3个和美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加快发展滁菊、茶叶、精品水果等乡村富民产业,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一体推进、及时完成中央及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协同推进餐饮油烟、恶臭异味、噪声扰民等整治,切实解决好群众“家门口”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清流河流域雨污分流、截污纳管等工程建设,确保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狠抓禁烧禁放、扬尘治理,确保PM2.5、PM10平均浓度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实现“两降一升”。开展“管固废、保安全”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开展危废循环利用,确保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协作推进河长制林长制,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助力滁州创建全国卫生城市。

推动镇域经济发展。按照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发展原则,乌衣、腰铺按照“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要求,侧重生活性服务业,加大商贸四行业培育,加快形成多元化商业业态,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品质。沙河、黄泥岗坚持协同发展,聚焦新型建材、循环经济等主导产业,加大僵尸企业“腾笼换鸟”力度,推动优质企业做大做强。施集、大柳、章广、珠龙等西部山区四镇围绕滁菊、茶叶、食用菌、水果等特色产业,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做优做深农文旅产业融合文章。龙蟠、银花、同乐3个街道聚焦服务主城区,发展总部经济,引进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培育限上消费新增长点,做精做细城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