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

腰腿疼:别让生活“折了腰”

2025年04月28日

腰腿疼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无论是久坐的上班族、体力劳动者,还是中老年人,都可能受到它的困扰。这种疼痛不仅仅是身体的不适,更是健康发出的警示信号。下面将解析腰腿疼的成因,日常生活中的致病因素,并提供科学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腰腿疼:身体的“求救信号”

腰腿疼并非小事,它可能是多种疾病的早期表现。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病因之一。椎间盘作为脊柱的“减震器”,随着年龄增长或长期劳损,纤维环可能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引发腰部疼痛,并可能放射至臀部、大腿甚至足部。

此外,腰椎管狭窄症也会引发腰腿疼。腰椎管变窄会压迫神经,导致下肢疼痛、麻木,尤其在行走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缓解,这种现象称为“间歇性跛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也是腿疼的常见原因,关节软骨退变和骨质增生会导致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可能出现摩擦感或卡顿。

在中医理论里,腰腿疼的病因与人体的经络气血、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腰部和腿部有众多经络循行,如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等。当经络受到风寒湿邪侵袭,气血运行不畅,就会产生疼痛。例如,长时间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风寒湿邪容易乘虚而入,阻滞经络。另外,肝肾亏虚也可能引发腰腿疼。肝主筋,肾主骨,随着年龄增长,肝肾逐渐亏虚,筋骨失于滋养,就容易出现腰膝酸软、疼痛等症状。

日常生活中的“隐形杀手”

1.久坐不动

现代人久坐的生活方式是腰腿疼的主要诱因之一。坐立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是站立时的1.5-2倍。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导致腰部肌肉紧张,血液循环受阻,加速椎间盘退变。研究表明,连续坐立超过2小时,腰椎负荷显著增加,腰腿疼风险上升40%。而且,久坐还会使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影响腿部肌肉的营养供应,容易导致腿部疲劳、疼痛。

2.错误姿势

弯腰搬重物、低头看手机等不良姿势会加重腰椎负担。直接弯腰搬重物时,腰椎承受的压力是直立时的3倍,极易导致腰部肌肉拉伤或椎间盘突出。正确的做法是:先蹲下,靠近物体,利用腿部力量起身。

3.缺乏运动

运动不足会导致腰腿部肌肉萎缩,关节稳定性下降。研究表明,缺乏运动的人群腰腿疼发病率是规律运动者的2倍。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血液循环,降低疼痛风险。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游泳或快走,增强腰背肌耐力。

中医护理:缓解腰腿疼的有效方法

中医在腰腿疼的护理方面有独特优势,以下是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

1.穴位按摩

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两指):用拇指按压3-5分钟,可补肾强腰,缓解腰部疼痛。

委中穴(腘窝中央):点按2-3分钟,有助于缓解下肢疼痛。

环跳穴(臀部外侧凹陷处):掌根按揉5-10分钟,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2.艾灸疗法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达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的效果。对于风寒湿邪引起的腰腿疼,艾灸肾俞穴、委中穴等效果显著。每次艾灸15-20分钟,每周2-3次,注意避免烫伤。

3.中药泡脚

选用艾叶、红花、伸筋草等中药煎煮后泡脚,可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每日泡脚20-30分钟,水温保持在40-45℃,能有效缓解下肢疲劳和疼痛。

4.传统功法锻炼

太极拳和八段锦是中医推荐的康复锻炼方式。太极拳的缓慢动作能增强腰腿部肌肉力量,八段锦的拉伸动作可改善关节灵活性。每周练习3-4次,每次30分钟,长期坚持可显著缓解腰腿疼。

及时就医: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如果腰腿疼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逐渐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很多人因为害怕麻烦或者心存侥幸,对腰腿疼拖着不治,结果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在就医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如X光、CT、磁共振成像(MRI)等,来明确病因,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因病而异,对于轻度的腰腿疼,可能通过保守治疗,如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就能缓解症状。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牵引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炎症。药物治疗则根据病情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神经营养药物等。如果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可能就需要手术治疗了,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摘除术、腰椎管狭窄症的椎管减压术等。

腰腿疼虽然常见,但绝不是我们可以忽视的小问题。通过科学认知、积极预防和规范治疗,85%以上的腰腿痛患者可获得显著改善。记住:及时干预是避免慢性化的关键,让我们用科学守护腰腿健康,享受自由灵动的生活。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怀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