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家慧
过去一年,天长市郑集镇文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秉持“文艺为民”初心,构建“机制护航、品牌铸魂、服务扎根、文旅共生”的全链条工作体系,实现了“小文联撬动大文化”的跨越式发展。
机制筑基,凝聚文艺发展“向心力”。以“党建引领、组织先行”为原则,建立“镇党委统筹——文联牵头——协会落地”三级联动机制。由党委副书记任文联主席,分管副镇长和宣传委员担任副主席,文化站长兼任秘书长,形成组织架构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体系。下设书法、舞蹈、摄影、音乐、作家5个协会,配备完整管理班子,吸纳百余名各级文艺人才、骨干人才,构建老中青梯次衔接的人才队伍。
品牌塑魂,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深耕“书香郑集”文化品牌。实施“一村一赋”文化工程,为7个村(社区)量身打造出“文化向阳”“和润川桥”“画舫船塘”等特色文化名片。创新“展赛创”三位一体模式,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2024年1月举办“美画郑集·共品书香”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6月联合市书法家协会组织书法家走进文化站创作采风备战滁州市第七届书法双年展推进会;12月承办“绘和美乡村画卷,品郑集翰墨书香”天长市美术家协会赴郑集创作采风书画作品展,实现艺术创作与乡村肌理的深度对话。培育“禹王河文化”学术品牌。举办禹王河书画采风创作会,收集散文、诗词、书法、绘画、摄影等文艺作品百余件,实现学术研究与文艺创作的双向赋能,让沉睡的文化资源焕发新生机。
服务扎根,架起党群“连心桥”。组建教育、卫生、文化等1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围绕群众文化需求,实施“文艺进万家”工程。按照序时安排,开展一系列文艺志愿活动。依托“我们的节日”、农家书屋等载体,先后策划“‘乐享生活 舞动人生’舞蹈培训”“月映箔彩 共绘团圆”非遗制作等多个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和人文关怀的志愿服务活动。2024年,郑集镇农村文化服务供给标准化试点项目被列为“省级农业农村领域标准化试点项目”,志愿服务项目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文艺佳作次第绽放。郑集镇文联始终将“原创力”视为文化传承的根与魂。先后创作了《天长·我向你报告》《文明新风唱不尽》《雅韵声腔》《双丰二十年抒怀》等文化产品;在《人民日报》《人民网》和“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平台发布文联相关宣传报道200多篇,实现“小乡镇发出大声音”。
融合发展,绘就振兴“新图景”。镇文联立足本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挖乡村“文化美”。打造最美文化空间矩阵。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历史文化展览馆、“678乡愁记忆馆”等文化地标,开展“畅游乡愁记忆馆,弘扬农耕文化”游园会、“庆丰收·促和美”戏曲演唱会等主题活动30余场。同步打造10处书香阅读点,藏书4.2万册,全力推动“15分钟阅读圈”构建。2024年郑集镇综合文化站荣获“全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特级文化站”“省级一级公共文化空间”称号,“678乡愁记忆馆”入选省级二级公共文化空间。做优“文旅”融合文章。积极推进禹王古泉景观恢复,15亩隐峰茶园建设和禹王河天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将“禹王河”品牌融入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了“禹王河”系列农副产品。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特色的产品供给,培育一批以农耕体验、美食养生、摄影采风等为主题的文旅休闲点。这些景点成为滁州市江淮分水岭风景道自驾游大会等活动的必打卡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