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是早期肺癌常见和主要的表现形式,与肺癌存在密切的关联,但是其仅为影像征象。肺结节作为影像学诊断,与病理诊断有较大的不同。在拿到CT诊断报告单后,从中看到肺结节,不要轻易认为其代表肺癌。肺结节与肺癌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需要正确认识,理性对待。
在临床上,肺部结节患者的CT影像诊断报告在出具后,上面通常会描述肺结节所在部位(叶、段,是否位于胸膜下)、大小(测量最长径)、密度(实性/混合性/磨玻璃样)、钙化(有/无、中央/偏心、爆米花样/同心环型/分散点状)、形状(圆形/卵圆形/片状/不规则状)、边缘(光滑、分叶、毛刺)等情况,诸多的专业词汇描述往往会让肺部结节患者感到头大,有些初诊患者甚至因为不明白肺部结节和肺癌间的区别,而将二者弄混。那么,应该如何对胸部CT影像诊断报告进行正确解读呢?
什么是肺部结节
肺部结节是指呈现在肺部医学诊断影像上的各种大小、边缘清楚或模糊、直径小于等于3cm的局灶性圆形致密影,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着广泛的存在,且在欧美国家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以20-40岁为高发年龄,且女性发生肺部结节的概率要高于男性。
肺部结节是肿瘤吗
有些患者在检出肺部病变后,往往认为自身患有肿瘤疾病,但实际上肺部病变和肿瘤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一般来说,肺结节是指肺部直径≤30mm、圆形、椭圆形或类圆形的密度增高影。且按照大小进行区分的话,1-3mm的病变通常被称为粟粒结节,4-5mm称为微小结节,6-10mm称为小结节。另外,肺部结节还存在明显的良恶性区分,其中良性结节包括肉芽肿、错构瘤、结核球、局灶慢性炎症等,恶性结节则可能是肺部原发肿瘤或肺内转移癌。但总体来说,90%以上的肺结节均为良性,多为感染引起,故我们在检出肺部结节后无需担忧,经过对症干预治疗便可有效缓解。
胸部CT影像诊断报告上描述的解读
1.结节所在部位
在胸部CT影像诊断报告上对结节所在部位的描述,能够起到明确病变部位的作用,并能够为穿刺活检或手术指明方向,也有助于在随后的CT随访中发现新发病灶,并有助于对比病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2.结节大小
在胸部CT影像诊断报告上对结节大小的描述与肺结节良恶性概率评估有着一定的联系,例如我国多部关于肺结节的专家共识都规定了以结节直径为标准的随访及诊治方案。有研究指出,病灶<5mm时,为良性结节的概率高达99%,若病灶>30mm,则为恶性结节的概率在80%以上。
3.结节密度
在胸部CT影像诊断报告上对结节密度的描述可分为实性、混合性及磨玻璃样,其代表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均不同。目前,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以结节直径8mm为实性结节的标准,且对于亚实性结节(包括混合性及磨玻璃样结节),也给与了不同的随访及诊治方案。有研究指出,磨玻璃密度结节恶性概率较实性结节高,纯磨玻璃密度则为低度恶性或良性,混合磨玻璃密度则为恶性的可能较大,而内实性成分越多,恶性可能越大,尤其实性部分>5mm,若结节密度为实性,则良恶性具有可能,但若患者同时提示存在钙化及脂肪密度,则为良性结节的概率更高。
4.结节钙化
对于胸部CT影像诊断报告上的结节钙化要区别对待,一般认为钙化结节为良性结节,但近年来的研究认为,结节钙化分为不同类型,一些类型为良性结节特征,某些类型可能提示结节为恶性。一般认为,薄层钙化、中央密集型钙化、爆米花样钙化肺结节往往提示结节为良性病变,而点状、圈状、偏心样钙化肺结节往往提示有恶变可能。
5.结节形状
在胸部CT影像诊断报告上的结节形状描述中,将其分为了圆形、卵圆形、片状和不规则状。一般来说,大多数恶性结节的整体形态为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多角形或出现扁平平直的边缘常提示病变良性可能性大。
6.结节边缘
在胸部CT影像诊断报告上的结节边缘描述中,将其分为了光滑、分叶和毛刺,其中毛刺征为独立预测恶性肿瘤的因子之一
CT增强扫描
除常规CT平扫外,CT增强扫描在肺部结节良恶性诊断中有着更好的效果。一般来说,良性病变的CT增强扫描结果显示轻-中度强化(血管瘤及硬化性血管瘤除外),恶性病变的CT增强扫描结果则显示中度以上强化。
肺部结节确诊后需要进行处理吗
有些人可能会想“既然大多数肺部结节都是因感染所致,那么是不是不需要进行治疗处理?”这一观念其实是非常错误的,我们对于肺部结节的确诊既不能过于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一般来说,我们在经CT检查确诊为良性肺部结节后,在进行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接受长期随访,若经CT检查高度怀疑或确诊为恶性结节,则需要接受进一步明确诊断,在确诊后则应该及时接受对症干预治疗。
肺部结节较为常见,对胸部CT的影像诊断报告进行正确解读,对于肺部结节患者对自身疾病良恶性的明确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天长市人民医院 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