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记历史 面向未来》
▲观远
夏老幼承庭训,少时在家接受私塾教育,每日“正午习字”,楷书《三字经》《千字文》等,操持修炼、风雪无阻,历数年不懈。成年后曾在党政机关从事文秘工作,担任领导干部,更是一辈子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刚出校门,在政府担任文书工作,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才华和书法天赋,如今收录在天长县铜城镇地方志上的炳辉县人民政府的第一张布告《炳字1949年1月1日》便是由他起草并用楷书写成的。上世纪50年代,他的散文便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他在县公安局当内勤股长时,奉命绘制并誊写原国民党天长党、政、军分类卷十六册,现仍完好无损地收藏在天长市档案馆内。80年代末,他在担任天长县政协主席期间,为了以文会友,增进与各地文化界的交流,亲自组建了天长诗词学会、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等,搭建平台、开垦拓荒、滋兰树蕙,为守护赓续天长传统文脉、涵蓄风雅诗心、培育诗词种子力量立下了汗马功劳。
离休后,夏老少了些政务繁忙的辛劳,多了些烹文煮字的乐趣;少了些患得患失的计较,多了些广结善缘的潇洒。他时而为商铺开张赠联,时而为企业剪彩撰文,时而为他人出书作序,时而为针砭时弊挥毫,时而撰文调侃文友,时而作赋赞誉新人。三十多年洋洋洒洒数百万字,汇集成书,被文化界誉为皖东文坛的才子。本世纪初,他为龙岗抗大八分校旧址题写七绝“抗大高风百代延,神州觉醒赖前贤。精研马列兴华夏,反帝反封众志坚”,并以行、篆、隶结合的书体,镌刻在新建的抗大八分校纪念馆文化碑亭之内。担任天长市关工委主任时,他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弘扬天长孝文化,创作的《孝之歌》散文诗,在《黄河》杂志上发表,并被录制成音乐,传唱全国校园。
终日乾乾,与文结缘
——夏锡生诗联墨迹观澜
□全媒体记者 张 瑜
在皖东天长,有一位家喻户晓、令人敬仰的老艺术家,他就是夏锡生先生。夏老为人儒雅温厚、胸怀坦荡,在职时勤政担当、终日乾乾,离休后仍心系桑梓、笔耕不辍。如今已96岁鹤龄的夏老,不仅是天长诗词楹联界的薪火明灯,更是书法艺苑的不老青松。他的楹联和书法艺术,如同他的人生一样丰富多彩、翰韵飘香,在这片文脉悠长的千秋福地上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佳话。
▼天地万情和最贵,古今百善孝为先。
一份情怀
诗联咏怀,雄才大雅
一腔热爱
翰墨妙笔,挥洒千秋
夏老的书法,取法颜真卿、黄庭坚、何绍基等书法大家,楷行草兼长,笔健潇洒,气韵畅达。他创作的书法作品,多以自撰诗文楹联,既有文学性,又富有艺术性,求其书者往往爱不释手。他的作品多次在《人民政协报》《书法》《江淮时报》等报刊发表。原安徽省书协主席李百忍称赞他的书法“取法乎上,妙笔天成”,这正是对夏老书法艺术的高度概括和精准评述。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夏锡生先生在碑记匾额创作方面,更是有着独到的造诣。他撰并书的《怡然亭记》《阳春园记》《红草湖公园记》《天长赋》等作品,为天长护国寺文化碑廊、滨河公园、红草湖湿地公园等景区镌刻珍藏,增添了地域文化的艺术魅力。其作品文字优美,书法精湛,意境深远,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
夏老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的境界,除了他天赋异禀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于他多年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他始终保持着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不断研习古今书法名帖,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经验。同时,他还积极投身于书法教育和交流活动,为推动天长书法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离休三十余年来,夏锡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诗文楹联和书法的创作中。近40部诗文书法集先后在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展示了夏老深厚的文学功底,更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深刻理解。
作为荣获全国市长书画院院士、全国关工委先进个人和安徽省首届老作家文学贡献奖称号的夏老,是天长文坛的一面旗帜。夏锡生先生不仅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更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他的书法作品和人生经历,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艺术启示。愿早就“何止于米”的夏老“相期以茶”,松龄鹤寿、福泽绵长,在诗书的园地里耕耘播种为乐、品啜墨韵茶香。
夏老爱诗,亦擅写诗。“世故人情时有闻,街头巷议众纭纷。民心向背轻权贵,泾渭分明涤俗尘。”寥寥数语,写出他心系苍生、关心时政的赤诚;“朝花夕拾逸心情,散落浮云乐晚晴。玉宇春风霄汉净,为人知足一身清。”从容抒怀,将清闲自在的桑榆晚景和适意潇洒的自足之乐在平平仄仄间轻松道出。
夏老最擅长的联语则以其新颖、工稳、奇妙的风格饮誉天长,播及省内外。无论喜贺、题赠、谐趣还是丧挽,处处可见功力、见情怀、见妙语。
夏老在《我的联话》一文里说道:“对联,当是诗的一种,渗透力极强,覆盖面很广,遍布于中华大地的文人社会和自然景观的各个角落以及凡是有华人踪迹的寰海广宇,是文艺大军中流动神速的轻骑兵。”在多部文集里,他以实际经验总结出对联撰写的“心得秘籍”,并以古今经典诗联和自己的作品现身说法,和读者分享他从楹联创作中觅得滋养心源的快乐法宝。
离休后第一年,他曾自撰自书春联一副,联曰:“未老愧为老干部,迎新喜作新平民”,从中可见他旷达自适的潇洒胸襟。在贺陈绍彭先生九十诞辰时,他撰联以赠,上联是:“二十见奇,三十从教,四十编报,五十受禅,六十复课,七十修志,八十归隐,九十再读,踉跄逍遥,千秋大雅,还向百年迈大步”,下联曰:“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征,学如补壁,富如诗集,成如联语,行如书贴,名如文史,略述生平,一代严师,又臻万寿乐无疆”,用精炼的文字和巧妙的数字浓缩了对方光彩斑斓的一生,集颂扬、评述、叙事、祝福于其中,长而不赘、叠而不絮,言之有情、言之有景,是千秋联坛少见而又值得玩味的佳品。
一生奉献天长的夏老满怀对家乡的拳拳之心。天长撤县设市时,夏老撰写了一副长联,收获赞誉无数,直到现在也依然是天长当之无愧的经典“市联”。上联“天宝蕴物华,纵横数百里,南接大江,北枕淮河,东环甓社,西迎古寺琅琊,形胜称雄,吴头楚尾一新市”,气势恢宏地道出天长源自唐代的悠久历史和地处皖东江淮的天然位置优势;下联“长春蔚人杰,上下几千年,汉铸铜币,晋筑石梁,唐酿玉液,宋出秦栏孝子,人文荟萃,兰先梅后两文魁”,盘点天长传统文化宝藏,并从星光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拈出“二十四孝”代表之一朱寿昌、清代状元戴兰芬、清代作家宣鼎(字瘦梅)等风云人物,为天长量身打造出一张极具说服力和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百年书香》
▼《廉泉颂》
▲冬侍松柏春侍柳,朝看烟雨暮看云。
▼紫气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