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

“扶新松”以“斩恶竹”

2025年03月27日

□唐剑锋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四》中写道:“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这两句诗,表面上说的是松树和竹子,实际上别有寓意。这个“别有”的寓意,就是“扶善疾恶”“扶君子、抑小人”的殷勤寄托。“新松”与“恶竹”,是水火不相容的。

在诗人看来,松树朴实挺拔,四季常青,代表着品行高洁的君子;竹子腹中空空,嘴尖皮厚,代表着那些寡廉鲜耻的小人。现实情况就像几乎是见缝插针、野蛮生长的竹子挤压了松树的生长空间一样,小人常常是呼朋引伴、联袂以进,君子反倒常常被挤压得没有容身之地。在一些腐败行为猖獗的地方,“恶竹”的势力范围很大,挤压的“新松”几乎没有生长空间。

面对“恶竹”的生长,我们岂能听之任之。诗中一个“恨”字,一个“斩”字,是诗人杜甫的爱憎情绪,也代表人民群众的呼声。对于邪恶势力,腐败行为,就必须种植、培育“新松”,哪怕矮小,总有长大的时候;“新松”长大了,才能遏制“恶竹”生长。

松竹都有君子之称,何以杜甫喜欢松,而要斩竹呢?在诗人看来,新松的俊秀挺拔让他热爱,而竹根的随处蔓延让他痛恨,他不能容忍“恶竹”势力越来越大,也不能容忍“恶竹”一手遮天。这是正义与非正义的斗争,腐败与海晏河清的斗争,为的是朗朗乾坤、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也为了人间都是光明正大,没有阴谋诡计。“恶竹应须斩万竿”,是态度,是决心,也是“零容忍”。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位有责任感、有正义感的人,一旦发现了“恶竹”,就要进行遏制,就要坚决铲除“恶竹”的生长、生存环境,使之不能兴风作浪。

对于“恶竹”,要有除恶务尽的紧迫感,不能任其野蛮生长。要把“恶竹”消灭在刚发芽的时候,别等“养肥了再杀”,要消灭就要趁早,就消灭得干干净净、彻彻底底,不然的话,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不仅恶化政治生态,更会严重损害党心民心。你看那“恶竹”,生命力极强,到宜宾看竹海时,当地人说,这竹子,一眨眼,就长到一人高,四十几天就长到三四层楼那么高,此时再去遏制“恶竹”的长势,是一件很难彻底清理干净的事情。

不能等“新松”长到“千尺高”,才去“斩恶竹”,那样不是“黄瓜菜都要凉了”?这是一件不能拖也不能等的事,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使命感,要发扬大无畏斗争精神,以彻底革命的勇气扼制“恶竹”生长、蔓延的态势。扼制“恶竹”生长、蔓延,就是呵护“新松”成长,就是保护“新松”早日长成“千尺高”;呵护、保护“新松”成长,就是扼制“恶竹”生长、蔓延;这是一个辩证法。对于呵护、保护“新松”我们要有信心,对于扼制“恶竹”务必要除恶务尽。

“斩恶竹”,是一场“永远在路上”彻底的自我革命。需要拿起“手术刀”割除自身腐败的毒瘤,及时消除损害党执政根基的各种“恶竹”,让“新松”以健康的肌体、澎湃的活力肩负伟大历史使命。就是“新松”长到“千尺高”,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也要警惕“恶竹”悄悄地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