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剑锋
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由能飞翔的祖先进化而来,原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地区。近代以来,随着人们对于鸵鸟习性的认识和饲养技术的提高,很多地方开始饲养鸵鸟,取得了经验,收到了不菲的经济效益。但鸵鸟面临危险时,把头埋进沙子里躲避的缺点并没有改变。
鸵鸟肉富含二十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是理想的健康食品,其皮质轻、柔韧、耐用,做成的产品美观又名贵,优于鳄鱼皮;其羽毛不产生静电,可制成精密仪器和汽车行业的清洁刷,其翼羽是高档时装的饰品,其趾甲是珠宝的衬物,其油脂是高档美容护肤的原料,其蛋壳可制作高档工艺品。因此,有人说“鸵鸟全身上下都是宝”。
尽管“鸵鸟全身都是宝”,却难以掩盖“怕事”的致命缺点。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博物志》中,这样描述一只鸵鸟将头隐藏在灌木丛中的情景。他写道:“尽管身体的其他部分很巨大,但它们以为,把头和脖子伸到灌木丛里时,整个身体就被隐藏了。”现代研究发现:实际上,鸵鸟可以依靠敏锐的感官和速度发现和躲避捕食者,无须把头埋起来;但还是给人留下拒绝直面问题的印象。鸵鸟“把头和脖子伸到灌木丛里”,还是“把头埋进沙子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还有一些领导部门、领导干部怕事,躲事,不去担事,不解决事。
连封建社会七品知县唐成都知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道理,而我们有的部门,有的领导,却身在其位,不谋其政;拿着俸禄,享受着待遇,却“不理朝政”,“不为人民做主”,不给人民办事。这种不作为,不担当,不理政的行为,让人民群众很是烦心,闹心,也让人民群众很是伤心,痛心。本来政策规定清清楚楚的事,只因为不能“创造”领导“看得见”的政绩,给自己脸上贴金,或者难以赢得领导或媒体关注的所谓亮点,才会能拖就拖,能推就推,让利民生,得民心的好事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弄得群众叫苦不迭。
那些“鸵鸟式干部”,他们做事,就是为了让领导“看得见”。领导看不见的事,不出政绩的事,不能给工作和自己脸上增光的事,费力不讨好的事,当群众找上门来时,他们就会像鸵鸟一样,“把头和脖子伸到灌木丛里”,“把头埋进沙子里”。在躲事中,让群众应该办的事办不成,应该享受的政策和福利待遇享受不到,在拖事、躲事、不办事中,弄得群众怨声载道,也失去了群众信任。不是党的政策不好,而是“鸵鸟式干部”把好事弄得上不上下不下。
应该办的事不办,应该办的事又拖又躲,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鸵鸟式干部”,甚至不是不作为而是失职,渎职。对于鸵鸟的躲避办法,我们可以再认识;而对于领导干部该担当不担当,该履职不履职,该作为不作为的躲事、推事,就不能容忍。不干事,要你干什么?领导干部该担当不担当,该履职不履职,该作为不作为,就算没有其他问题,也是不称职,也是败坏党的威信和形象。党的威信和形象,能让你推几回?
任何一位领导,都可以为党的形象增光;也随时可能给党的形象抹黑。只要和群众打交道,你就代表党,代表政府,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从党的政策主张原则出发,还是只为自身利益、自身得失着想,不是你个人的事,而是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而是党的政策主张原则在群众中的落实。
不要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感情,败坏在“鸵鸟”的“把头和脖子伸到灌木丛里”,“把头埋进沙子里”。群众希望每一位领导干部,都不做“鸵鸟式干部”:躲事、怕事、不做事。也提醒各级领导注意:没有担当,就没有作为,也不可能直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