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银花家庭农场,养殖工人正在捕捞小龙虾
胡勋洋
召开全市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会
党建引领 筑牢红色堡垒
把支部建在粮库,把党旗插在粮仓。在江淮粮仓建设的征途中,市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组织为战斗堡垒,党员为先锋模范,将党的先进理念融入粮食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上下一心、共筑粮仓的强大合力。
加强学习领会,扛牢政治责任。局党组始终保持高度政治敏锐性,先后8次召开党组会和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力求理论知识入心入脑,增强政治自觉。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认真落实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按照市级贯彻落实方案,不断强化抓粮食生产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精心安排部署,压实工作责任。将全年粮食和大豆、油料、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面积任务及时分解下达到县(市、区),细化到乡镇和村组,落实到主体和田块。落实《深化农业和粮食生产保丰收局领导包保联系服务制度》,牵头组成4个督导组,包保县(市、区),切实加强指导服务。围绕落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和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粮食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初步构建市、县、乡、村重农抓粮的责任体系,按照“以村保乡、以乡保县、以县保市”要求,确保完成年度粮食、油料生产任务。
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以党建引领粮食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推动粮食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为保障全市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真抓实干 夯实粮仓基石
粮稳才能天下安。为确保江淮粮仓建设任务的高效推进,市农业农村局细化分解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实施精细化管理。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到农业科技创新,从农机装备升级到病虫害防治,每一项工作都力求精准到位,为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抓好农田基础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市试点,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并按时完成县级自验和市级验收;2024年省厅批复建设任务66.1万亩,任务量居全省第一,所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按照“先旱田后水田、先整地后配套”的思路,对实施的高标准农田早规划、早设计、早施工,水稻收获后1个月内完成土地整治,确保当季小麦能够在11月中旬前适期播种,最大限度减小施工对秋种的影响。以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为重点,大力实施耕地土壤培肥改良技术,巩固和提高耕地基础产能;全市已建有耕地质量监测点119个,精准掌握全市耕地质量动态,全市耕地质量等级逐年提高。
推进良种良机应用示范。强化种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前沿性育种和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全市新增1个省级水稻新品种和3个省级小麦新品种。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种子市场经营秩序良好,未发生“三无”种子案件。积极推进中央财政购机补贴资金实施,全市已实施中央和省级资金2亿元。加快农机更新换代,报废老旧农机具1.7万台。成功研发工厂化育秧自动码盘机、浸种催芽一体机、花生起垄精密播种机等3个项目。全面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市14个育秧中心、24个粮食烘干中心、5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全部完成建设。
精耕细作促进单产提升。聚焦“单产提增”目标,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全市落实优质专用粮980万亩以上,建立2个省市县三级共建指挥田,同步实施12个粮食作物精耕细作示范点、2个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1个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5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项目,建设各类示范点24.6万亩,辐射带动600万亩次以上。加强农机农艺“大结合”和栽培、植保、土肥“小结合”,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全市各级1100余名农技人员开展网格化技术指导,实现镇、村全覆盖,确保技术到户、措施到田。建立健全机收减损技术应用和监测体系,推动使用高效精量播种机械升级换代,将农业机械化减损增产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2024年全市小麦、水稻平均机收损失率分别0.8%、1.2%,较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持续巩固了近年主粮作物机收减损工作成果。
优链优农助力农业增效。统筹粮食产业产前、产中、产后融合发展,积极做大龙头企业,切实优化粮食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布局,推动粮食产业“五优联动”“三链协同”。着力打造优质稻米、小麦、稻虾等农业产业集群。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53家,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安徽牧马湖农业开发集团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比居全省第5位。加快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行动,大力开展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全市累计新增绿色食品项目177个、总投资371.79亿元,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5家、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6家。聚焦释放改革活力,不断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积极推广《滁州市村集体经济合同示范文本》,规范流转行为。全市拥有家庭农场2万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900多家,居全省前列;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达5000多家,全市承包地流转率超60%。
多方监管 守护粮食安全
耀眼的成绩单离不开常态化的检查和督导。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定期巡查、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农田管理、种子质量、农药使用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每一粒粮食都符合国家标准,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
常态检查督导,加强行业监管。紧盯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服务等开展常态指导和督查,拧紧粮食生产责任链条。围绕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净化种子市场秩序,保障用种安全,先后组织了水稻联合体检查、秋季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现场核查、秋季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样、秋季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督检查等活动。全年全市出动执法车辆667辆次、出动种业监管执法人员2485人次、组织培训22场次、印发宣传材料5.3万份、检查经营门店2703家次;经营主体备案919家,经营主体网络备案率达67%;受理涉种投诉纠纷10件,立案调查种子案件26件,已结案23件。
聚力防灾减灾,助推稳增稳产。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扎实抓好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等监测预警,针对性提出农作物生产管理技术意见,有效指导农业生产。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推广农作物适应性种植,推进主动避灾。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作物生育进程,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方案,落实关键技术,推进科学抗灾。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抗灾一线,指导农民搞好生产恢复,实现有效救灾。加强农情信息工作,强化基层信息报送,做到重要农情灾情第一时间收集掌握、第一时间分析上报,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保障群众权利,落实惠农政策。抓好大豆单产提升工程、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粮油绿色高产高效、扩种油菜、耕地轮作等中央和省级农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助推全市粮油生产稳步发展。加强政策宣传,确保补贴政策有力有序有效落实。严格规范惠农政策补贴落实,依托“互联网+监督”平台,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政务公开栏等方式,对补贴资金政策及核查情况进行公示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确保及时精准完成各类补贴发放,打通惠农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滁州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被称为“皖东第一粮仓”,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展望未来,滁州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秉承护佑沃土、守护粮仓的初心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更高水平的农业现代化迈进,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事业作出更大的滁州贡献。
皖东大地,沃野千里,稻香四溢。秋粮已颗粒归仓,全年粮食丰收在望,物阜民丰的愿景正悄悄酝酿……
高标准农田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国之大者”,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近年来,滁州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牢记“国之大者”,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认真落实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聚力实施“百亿斤皖东粮仓”建设工程,粮食产能稳步提升,全市粮食面积1248.04万亩、产量96.76亿斤,均创新高,面积、总产、单产实现齐头“三增”。
滁州市水稻旱播水育模式绿色智能高效种植机械化集成技术培训与苗情观摩活动在琅琊区召开
连片的芡实叶铺满水面
天长市张铺镇虎山村、杨村镇金埠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建成后的杨村镇金埠村彩色水稻
全椒县武岗镇荒草圩农场一圩的优质糯稻开镰,一望无际金灿灿的稻田犹如风景油画
来安县三城镇固镇村鸿运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种植大棚,菇农在采摘蘑菇供应南京、滁州等周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