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

发展“定”了就干 实干行稳致“远”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定远篇章

2025年01月12日

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率、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速均居全市第1,项目转化率全市第2;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市第2,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重返全市前列,创新指标连续两季度全市第1;

定远首台冰箱下线,首次实现家电全链条自主研发生产。商用清洁机器人产业高歌猛进,橙犀科技出货量连续4年全国第1,定远“智造”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粮食生产实现三增、二十一连丰,总产量达24.7亿斤。生猪出栏量连续两年全省第1,种鹅孵化能力全省首位、全国领先;

“定有良材”顺利通过“国审”,成为滁州市唯一一个被国家商标局审批注册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入选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字号”试点县,全市唯一;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新增耕地指标全国首单成功交易;

合新高铁上跨京沪高铁钢箱桁梁“空中转体”成功, 这也是世界首座四线高速铁路转体钢箱桁组合桥。

……

时间记录着坚实的脚步,岁月镌刻着奋斗的历程。

回望过去的2024年,定远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锚定省市委奋斗目标,按照县委“七个新突破”“七个作表率”部署要求,千方百计抓项目、促发展,全力以赴保稳定、惠民生,在攻坚克难中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满意答卷。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

持之以恒努力,方能取得来之不易成绩,万千气象的定远正在阔步前进,向前、向新、向好!

东向发展 关键处聚力

地处江淮分水岭北侧的定远县,是我市国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传统农业大县。从传统农业模式转向以工业经济发展的全新思维,破题向何行?

向东看,向关键处行进。

定远县始终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作为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立足区位优势找准定位,全面深度融入合肥和南京两大“都市圈”,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为了在思想观念上紧跟长三角先发地区,定远县组织全县党政代表团多次赴沪苏浙等地考察学习“取经”,在全县开展“学浙江、见行动”对标夺标活动。邀请长三角地区专家学者开设“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每周一讲,引导干部“思想向东学、行动跟东走”。

交通是实现“一体化”的关键。

2024年8月29日23时22分,在合新高铁上跨京沪高铁项目施工现场,约7500吨重、146米长的跨京沪高铁钢箱桁组合梁,历时56分钟,顺时针旋转67度后,在京沪高铁上空成功完成转体,为合新高铁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关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速推进定远对外连接长三角其他地区的“血脉”更通畅。

如今,扬淮高速开工建设,凤定高速、G3京台高速“四改八”工程开工在即,窑河复航前期工作全速推进;G328、S215等国省干线全面开工,定远正全面加速融入合肥“一小时通行圈”。

不错过机遇,更要善于利用机遇,巧于借力。

定远县优化调整12个驻外招商机构,其中有9个长期在长三角地区驻点招商,招引项目85%以上来自长三角地区。2024年,新引进沪苏浙地区项目20个、占比47.6%。

全面融入合肥都市圈,合肥投资项目占比连续3年提升;高标准快速度启动合滁合作园建设,落地比亚迪一级供应商项目6个、总投资11.2亿元,新谊松等3家企业当年签约、当年投产。

加密对接南京都市圈,先后8次赴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对接交流,总投资13亿元的宁定合作园一期项目全面启动,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投产2个。

与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校地(企)合作、揭榜挂帅、中介引才等方式,新引进产业英才、青年俊才等高层次人才94名,申报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6人。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势能,正源源不断变身定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紧扣主线 项目里用力

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县”,谋项目、争项目、建项目,“项目”分量之重可想而知。

定远县紧扣“产业转型升级”这条核心主线不动摇,持续发力,大力发展新型化工,以华塑、泉盛、金轩等龙头企业为牵引,全力做好“盐头化尾”文章。

作为定远盐化工产业的“龙头”企业,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以PVC和烧碱为核心的氯碱化工产品生产与销售,他们将“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布局和科技创新重点方向,启动建设年产12万吨生物降解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助企逐“绿”而行,产品的品质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定远盐化工业园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亮点。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

定远构建“一核多点”招商新网络,灵活运用“平台招商”“以商招商”,聚力抓项目、扩投资,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

2024年1至11月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42个、新开工40个、新投产39个,累计到位资金率、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速均居全市第1,项目转化率全市第2,成功举行全市招商引资“冬季攻势”行动。

推动支柱产业强链补链,加速嵌入省、市主导产业链,招引新型化工、汽车产业项目25个、占比59.5%,投资超50亿元的安徽海螺、中国汽研等项目顺利签约。

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

立足全局谋项目,定远县滚动储备项目566个、2492.4亿元;列入省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362.6亿元,均居全市前列。

全力以赴争项目,争取超长期国债“两新”补贴18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2.3亿元;21个项目获得专项债支持,发行债券15.9亿元,均居全市第2。

凝聚合力建项目,合新高铁定远东站、合滁合作园等项目全面开工,华塑产品结构一体化、金轩二期、国科能源3个百亿级项目顺利投产,高质量发展根基更稳固。

源源不断的项目,带来的是高质量发展取之不竭的动能。

过去的2024年,定远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其中新投产18家、连续两年全市第1。

化工产业加快转型,融泰新材料等一批高质量企业落地投产;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业产值增长25.3%;家电产业破局起势,定远首台冰箱下线,首次实现家电全链条自主研发生产;商用清洁机器人产业高歌猛进,橙犀科技出货量连续4年全国第1,定远“智造”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大主导产业2024年1至11月累计实现产值222.2亿元,同比增长6.9%,占全县78.9%。企业创新力更强,企业授权发明专利71件,增速61.4%、全市第1;新晋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全市第1,金轩科技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实现“零”的突破。

大胆实践 改革中发力

良好的环境是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保障。

定远县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出更加优越的条件。探索实施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全省率先开展网络经营主体信用监管创新试点,全市率先启用“一张表单”,抵押、注销登记业务实现即时办结;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个体工商户登记等13项业务实现“秒批”办理。

持续开展“总裁特训班”“企业家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实施“企呼政应、接诉即办”,收集企业诉求608件,办结率100%。

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既要全力在“双招双引”、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等领域改革攻坚,更要聚焦定远改革传统优势领域,进一步探索实践,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持续擦亮定远改革“金字招牌”。

2024年8月27日,定远县岱山项目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新增的16.28亩耕地指标挂牌交易。这些新增的耕地指标在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后,立即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最终由滁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琅琊分局竞得,交易额总计207.96万元,主要用于琅琊区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这是全国首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是水土保持领域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与加强耕地保护、维护粮食安全的创新举措。

坚持先立后破,谋实推深“小切口”改革事项,做好相关领域改革“后半篇文章”,改革的“含金量”正在定远悄然变身发展“含金量”。

圆满完成全县机构改革任务,探索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组建县投资促进中心;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先进做法在全国性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农村宅基地纠纷调解仲裁经验全省推介;新增国家级教育试点2个。

开放的力度持续加大增强。“定有良景”登台皖北旅游嘉年华、中国旅游景区装备博览会,安徽文旅专题报道定远全域游;“定有良节”吸引合肥、沪苏浙70万游客赏令狐盛景、品梅鱼盛宴;“定有良材”亮相上海、南京、合肥农展会,特色农品“抱团出圈”。

深入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安瑞升新能源成功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邑晟新能源实现海外出口首单。预计全县进出口完成8000万美元、增长90%。

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激活力。定远全县上下正以改革重点突破激活发展能级之变,推动定远发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呈现出观念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的勃勃生机。

久久为功 农业上使力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袁定大米、定远黑猪肉、江巷水库生态鱼、藕塘花生、朱马卤鹅、三和千张、池河梅白鱼、炉桥桥尾……

定远农产品好物有口皆碑,但长期以来,大都面临着小作坊式生产、品牌溢价低、推广难度大、产业价值链散乱不成型的尴尬困境。

困境面前,如何破题?

浙江丽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考察学习之旅,让定远县上下震撼之余,也启发了新的思路。

早在2022年10月,定远县成立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定有良材”农产品公用品牌战略行动计划,一场探索定远县农产品品牌价值转化路径的改革,就此拉开帷幕。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自2023年4月品牌正式发布以来,“定有良材”交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促进当地农产品销售超4亿元,带动2000余户农户和500余家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产,户均增收约5万元。

持续擦亮优质农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定远“农品”的美誉度和竞争力,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仍需坚持产业振兴为引领。

定远坚持用好“老乡”资源,号召“在家乡”创业。

持续推进“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连续3年举办“情系曲阳 共话定远”新春座谈会,新引回壹革新材料等19个返乡创业项目,总投资43.6亿元,再创新高;丰富创客运动载体,金山溪谷、官桥烟柳等创客空间层出不穷,炉桥印象1958粮站改造项目全市首例;引导“巾帼”创业逐梦,蒋柱凤种植家庭农场获评省“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乡镇产业蓬勃发展,稳定带动2500余人“家门口”就业,张桥轻纺产业园带动返乡人员创业就业经验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入选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字号”试点县,全市唯一。

与此同时,聚焦各地资源禀赋,培育各具特色乡村产业。

在风景如画的定远县西卅店镇大金山腹地中,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约760亩,通过精心规划的“五区一中心”布局,巧妙融合了旅游、休闲与文化元素,勾勒出一幅新型乡村文化旅游度假区壮丽画卷的金山溪谷度假区,在打响定远县文旅产业第一个IP品牌中,推深做实农文旅融合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生机与无限可能。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43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3.8亿元,分别增长72%、57%。

“一镇一业”,多点发力,推动如今的定远,“诗与远方”触手可及。藕塘花生产业园三期建成投用,皖东最大花生加工基地强势崛起;西卅店菌菇产能全省第2、全国前列;能仁白茶产业规模翻倍、产品供不应求;大咖国际二期建成投产,供应蜜雪冰城门店超4万家;品鲜优选建成运营,填补全市鱼产品深加工行业空白;光明乳业大蒋牧场建成启用、徐小牧场满群生产,定远牛奶摆上长三角餐桌。

产业兴,更需农村美、乡亲富。

定远县建成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109个,打造西卅店高潮新村、池河岱山社区等省级精品示范村,二龙嗟虞庄等和美乡村“定远模式”被《安徽日报》连续特推。投入2.6亿元实施乡村振兴衔接项目49个,打造“共富工坊”15个,众兴菌业、民之源鹅业入选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5亿元,其中100万元以上村37个、200万元以上村5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效考核“八年八好”。

人居环境美,还要乡风民俗更优。

在定远各地,已建成村情村史馆23个,新设喜庆堂、新风堂20处,设立积分超市194个、惠及6000余人,全省首个信用积分自助兑换点落户拂晓庄杨,炉桥、池河和范岗宋府获评省级文明镇、村;注重家风建设,最美家庭实现国、省、市荣誉大满贯。

一项项措施、一个个数据,正见证着定远县把“民生至上”描绘在蓝图上、体现在承诺里、彰显在行动中,为人民幸福“加码”,让美好“升温”。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走过1500年的定远依然风华正茂,奋进新时代的征程更需逐梦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定远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自信自强、同心同向,在拼搏笃行中争创一流,在追赶跨越中重返前列,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定远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