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

“精微”者能做事成事

2023年09月28日

□唐剑锋

孔伋在《中庸》第二十七章中说:“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的意思是,达到宽广博大的宏观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微观是宏观之基,也是“致广大”的有所作为,大有作为。就像盖高楼大厦一样,微观是“地基”,筑牢了基础,才能盖起万丈高楼。

孔伋,字子思,是孔子的嫡孙。孔伋说这话的意思是,有志者更要脚踏实地“尽精微”,才能将“致广大”的事做成。只有大格局,大视野,大胸怀,却不能“尽精微”,很难成事。越是志向远大,越要看重小事情、小细节,越要把小事情、小细节做好;只有落实落细、见微知著,才能实现你的远大志向。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尽精微”,是一种自信,一种坚持,一种锲而不舍。一个人每天迈进一小步,日积月累就是一大步;每天进步一点点,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坚持再坚持,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日积月累起来,成就一定就会很大,就能“致广大”。《荀子·大略》中说:“夫尽小者大,积微成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意思是细微的事物经过长时期积累,就会逐渐变得显著。如果连“尽精微”之事都不做,做不好,不愿做,打不牢“致广大”的路基,如何能够“致广大”呢?“致广大”,是用一件件“精微”之事摞起来的;是“精微”之事,成就了“致广大”志向。

清朝著名诗人、散文家袁枚志向远大,十分注重积微成著。他的许多好词佳句,都是来自村夫僧人,来自他的日积月累。有一次,在二月梅花盛开的时节,站在梅树下的一个村夫很高兴地对袁枚说:“你看,梅树有了一身花了!”袁枚听了,心里想:“这不是诗吗?”他便默默地记下,久久咀嚼,后来竟写出了“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名句。还有一次,一位给袁枚送行的僧人,惋惜地说:“可惜园里梅花正盛开,您带不去!”于是,袁枚吟出“只怜香梅千百树,不得随身带上船”的诗句,一直为后人称道。道出了积微成著有多重要。

“致广大而尽精微”,讲出了大与小、多与少的辩证法,道出了为政、修身的方法论。对于为政者来说,“致广大”是大处着眼,是“站在泰山看天下”,是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把握方向;“尽精微”是小处着手,脚踏实地,把敬业精神贯彻做事全过程。只想“致广大”,不想“尽精微”,如同“一屋不扫”“扫天下”一样,是不可能成事的。成事从来没有那么简单,没有一位将军没有当过士兵,从来没有一个人能一步登天,是一件件小事把你送到了“致广大”高度。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这句话出自西汉著名哲学家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一文中。意思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意细节,约束自己的行为言论,才能终成大事。有道是:“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志向不可以不远大,但功夫却要细致、精致。不能只顾追求大志向,而忘记“尽精微”;把小事当成大事干,把易事当成难事干,并能够刻苦、吃苦、不怕苦,并能够不言放弃,并能够坚持坚持再坚持,“致广大”就是指日可待的事。

能够“尽精微”者,才能够“致广大”。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曾明确提出绘画要“致广大,尽精微”。徐悲鸿先生强调在绘画创作过程中,首先要从整体入手,观察绘画对象,进而抓住其精神实质、内在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细节进行概括和取舍,从而造就既有广大意境又有精微细节的画面。纵观徐悲鸿先生的画作,充分体现了“致广大,尽精微”思想,是学习的榜样。

“尽精微”,是“致广大”的前提,也是做事成事的遵循。不去“尽精微”,就不能“致广大”;而只有“致广大”之志,没有“尽精微”的付出与功夫,理想、梦想就会付之东流。“致广大”不能只求速度,不讲基础,不讲质量,不讲精业;唯有“尽精微”的“致广大”,才能立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