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

处处青山处处蝶 ——中国·红河蝴蝶谷漫笔 2020年11月26日

○贾鸿彬

云南自古多蝴蝶。明人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记大理蝴蝶泉云:“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2000年暮春时节,我曾经去大理追寻过,不要说蝴蝶泉边,就是茫茫苍山绿树碧草间,有蝶,亦只是三五成群漫飞,与故乡皖东山间无异。“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之壮观蝶会,只能望树遐想。不料今岁重阳前,应邀前往金平县,却在马鞍底乡的青山绿水间捕捉到了徐霞客笔下的奇观。

位于红河州的金平县马鞍底乡,抵近越南,是名副其实的西南边陲。这里99%的国土是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达67.7%。由于森林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因而形成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富水生态环境,瓦窑河、拉灯河、太平河、界河等众多河流穿梭流过,形成了气势磅礴的五台山瀑布群,拉灯一、二级瀑布、滮水岩瀑布、太平河瀑布、天生桥瀑布,姿态各异,风情万种。加上地形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造就了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的多样性,为蝴蝶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寄主条件。在这片28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箭环蝶、凤眼蝶、喙凤蝶、美凤蝶、蛱蝶等11科400余种,被誉为“中国·红河蝴蝶谷”。

滮水岩村是“中国·红河蝴蝶谷”核心村落,村口簇拥着哈尼族梯田,走进哈尼族特色的寨门,只见一条清溪,欢畅而下,将青石板路一分为二,石板路的两边,是哈尼族蘑菇房风格的二层小楼,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循溪上行,闻水声轰然,仰目左视,一条白练斜依大黑山飞泻而下,这便是滮水岩瀑布。瀑布上窄下宽,若一支银色芦笙,衔在大黑山口中,激情吹奏,不舍昼夜。瀑布的正对面,有个广场,中国·红河蝴蝶标本馆就建在广场边上。

每年5月底到6月末,金平蝴蝶谷上亿只蝴蝶破茧成蝶、翩翩起舞的奇观,都会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赏。人群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身穿迷彩服的身影穿梭其中,他穿梭在山林间,种植蝴蝶寄主植物、投喂蝶食、向游客解说蝴蝶知识,俨然是这些“会飞的花朵”的守护者,这个人就是蝴蝶标本馆的建设者杨镇文。自1998年毕业分配到马鞍底乡工作,22年间,杨镇文一直和蝴蝶共舞,积累了大量的蝴蝶养护经验,对各种蝴蝶非常熟悉,成了金平县中国·红河蝴蝶谷管理局的蝴蝶专家。他自己收纳整理了100多种蝴蝶标本,制作了将近2000件蝴蝶标本,在蝴蝶专家的建议指导下,由他主导的中国·红河蝴蝶谷标本馆在滮水岩村建立,里面所有的蝴蝶标本都是在蝴蝶谷范围内采集到的,有11科320多种,占到蝴蝶谷中蝴蝶种类的四分之三强。在标本馆,游客能够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各种蝴蝶。

标本馆的视频,记载了这几年来,马鞍底乡蝴蝶大聚会的场景。连绵的花树丛中,纷飞的蝶群遮天蔽日,“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的情形比比皆是,置身在树林中的杨镇文,从头到脚也落满了蝴蝶。随着视频的播放,杨镇文告诉我,停在他身上的多是白袖箭环蝶,属于环蝶科,在马鞍底乡广有分部。白袖箭环蝶是马鞍底乡的土著蝴蝶,经过多年生物演化,她们和这里的各族人民相融相生,俨然成为亲密伙伴。深山幽谷、清泉篁竹间自不必说,就连餐桌酒碗、背篓衣帽上也都是她们落脚嬉戏的地方。据《世界蝴蝶名录图鉴》记载,环蝶科是蝶类里一个大型种类,它们的翅膀颜色常以灰褐、黄褐色为基调,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少数种类具有蓝色斑纹。全世界的环蝶共有93种,中国已经发现15种。而马鞍底环蝶科蝴蝶目前发现的有6个种,分别是箭环蝶、紫斑环蝶、双星箭环蝶、白袖箭环蝶、箕纹巨环蝶、马鞍底巨环蝶等,这些环蝶的标本,中国·红河蝴蝶谷标本馆都有陈列。

今年的白袖箭环蝶自5月25日开始破茧成蝶以来,每天以20%的数量在增加,在6月5日迎来大爆发期,其后的十多天内,上亿只的白袖箭环蝶潮水一般在山谷中汹涌。只要你走进观赏点,蝴蝶就会围着你飞舞;只要你手上蘸一点米酒,蝴蝶就会飞到你的手上。根据监测,今年整个中国·红河蝴蝶谷内蝴蝶爆发的总数量只达到1.1亿只,真可谓处处青山处处蝶,悠悠涧水落彩霞。

蝴蝶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古老的文化元素。《庄子·齐物论》中就有庄周梦蝶的记载,其后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都有关于蝴蝶的诗文。北宋的谢逸更是因为写过300首咏蝶诗,而被称为“谢蝴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最后因为英台化蝶凄美至极绝唱千古……可以说,蝴蝶是中华文化中一条绵延不绝的文脉。这条文脉,只有因为青山丽水间的蝴蝶盛会才能变得更生动耀眼。从这个意义上说,金平县的蝴蝶聚会不仅具有旅游、观赏意义,更具有生态环境指示意义和文化传承意义。

蝴蝶一生从卵到幼虫到蛹到成虫,是“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奇妙幻化,对环境要求苛刻。金平县长夏无冬,被誉为云南的第一个“长寿之乡”,气候湿润、植被茂盛、生态环境的持续良好,完整的生物多样性给了蝴蝶良好的生长环境,为蝴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然条件。在游客纷至沓来的过程中,如何在保护好自然环境的同时,保护、增加蝴蝶资源,让村民们获益,又是令地方政府和有识之士需要探索的事情。

在杨镇文的倡导下,几年前10多名村民在当地的地西北村成立了七彩蝴蝶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生态保护示范、生态科研和科普、文旅观光、蝴蝶寄主植物及密源植物的种植、蝴蝶的养殖、蝴蝶种苗及产品的销售、蝴蝶工艺品的开发制作及养殖技术培训等。现在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5个民族的25户人家,其中有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社为蝴蝶提供“两不愁三保障”:即蝴蝶产业发展不愁寄主植物、不愁蜜源植物,使蝴蝶吃喝不愁;三保障为生态保护有保障、科研科普有保障、文化旅游融合有保障。目前合作社已建成蝴蝶寄主及蜜源植物种植基地58多亩,每年可保育环蝶、蛱蝶等4个科28个种,50多万只蝴蝶,并创造了100多种蝴蝶活动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同时建成蝴蝶种源繁殖大棚3个,面积为1200多平方米,集蝴蝶放飞园、蝴蝶观光园、蝴蝶科普园诸功能为一体。蝴蝶的“两不愁三保障”,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七彩蝴蝶专业合作社几年来共接待省内外游客达3万多人。在专家的指导下,合作社组织社员制作蝴蝶文化艺术品1500多件,其中较有特色的作品有:云上梯田、天下之福、吉祥如意、梅兰竹菊、西施貂蝉等,仅这一项旅游产品的开发,就为当地农民增收100多万元。

蝴蝶谷马鞍底村的蘑菇房和丰收在望的梯田 陈雄华/摄

哈尼族姑娘 虹玲/摄

村口耕作的哈尼族妇女 陈雄华/摄

蝴蝶谷金裳凤蝶 杨镇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