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30日
第A04版:专 版

匠心筑梦育英才 “职”繁“业”茂展云帆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纪实

党建领航 激活红色发展动能

党建引领是教育教学的灵魂和旗帜,它确保了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学校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在育人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用高质量党建为育人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强化党建领航,深化“六亮”行动、“星级”党支部建设,构建“1+9+N”党建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领导班子带头上党课、思政课、联系班级,带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育人工作。《红手印 印初心》《这盛世,如您所愿》入选全省精品党课。医学院党总支和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分别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省级样板党支部,护理学院教师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从2021年获批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到2022年的深化“星级党支部”建设、推动“双带头人”工程,再到2023年获批全省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1个、四星级党支部1个,再到获批全市五星党支部5个,四星党支部2个……学校致力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鲜红党旗下成长的坚定信仰者,实现教育与党建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新时代高校党建育人工作提供了有益探索。

德技双修 打造时代能工巧匠

欲筑室者,必强其基。党建为人才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又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该校优秀毕业生加入我司以来,他们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卓越的实践能力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为我司注入了蓬勃生机与创新活力,充分彰显了贵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卓越成效。”滁州市明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就业反馈信中这样写道。

耕好育人地,栽培栋梁才。5年来,学校秉承“修德立身,精技立业”校训,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教育教学改革,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聚焦高水平专业群,推进专业特色发展。学校重点打造护理、学前教育、康复治疗技术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护理专业群获批安徽省“双高计划”专业群,以专业群为龙头,辐射延伸相关专业,着力推进专业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新增口腔医学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15个专业,提升与区域产业布局匹配度。推进三教改革,立项安徽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4项,省级质量工程共110项,其中服务十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3项,立项省级教学创新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加强课程建设,打造精品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平台+模块”方式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注重“岗课赛证”融合,注重与行业产业岗位需要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等。积极打造省级示范课、一流核心课程、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23门。建成课程思政中心资源平台,累计43门课程投入运行。

学校积极构建多元化办学体系,落实中高职贯通培养政策。成功获批安徽省第二批高职专业学院、高职中专分校4个,联合淮南卫生学校合作开办助产、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院,与滁州市机械工业学校、滁州市信息工程学校、安徽机电工程学校设立中专分校,通过五年一贯制模式培养电子商务、学前教育、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学生。学校着力拓展合作办学,与蚌埠医科大学合作开展药学、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2024年招生64人;2025年计划新增护理专业招生90人。与俄罗斯叶列茨基国立大学合作的药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25年开始招生。

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如何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学校大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课程,邀请专家来校举办讲座,支持学生在校孵化创业项目,组织动员师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学校荣获国铜2项,省金13项、省银19项、省铜161项,优秀组织奖6个。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队伍是学校的重要资源,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学校成功获批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双师型”教师比例稳步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大,修订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办法,组织开展党员和骨干教师专题培训,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学竞赛成果显著。在安徽省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42项,学校连续2年获最佳组织奖。

集聚优势 厚植校地服务沃土

职业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更是社会民生的“稳定器”。学校积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以人才链服务创新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走出了一条校地协同发展的特色之路,成为地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活样本。

走进学校管理与信息学院,学生们正在实训平台上模拟电商直播、大数据分析、交通运营真实作业场景。学校围绕“十大新兴产业”战略布局,紧扣滁州“新阶段现代化新滁州”建设需求,持续推进专业动态调整工作,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安徽晓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教畅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云伙计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推进产业学院实体化。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与企业协同发力。设立“博士工作室-生物创新药研发基地”,推动横向课题到款额连年增长,2021年至今技术服务到款额1438.98万元。科技成果转化13项,转化金额5.12万元,助力中小企业技术升级。

“在学校培训后,我拿到了养老护理员高级证书,工资涨了30%!”市民张大姐的感慨,折射出学校社会服务的温度。学校聚焦民生需求,积极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通过强化与滁州市民政局、市妇联、人社局等政府部门的沟通对接,精准把握政策方向与社会需求;同时,与滁州市家政协会、滁州皖嫂职业培训学校、天长市高新职业培训学校等多家本地职业培训学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针对下岗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各类群体,学校推出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多种培训课程,成效显著,学校凭借出色表现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 “五星级”职业技能评价组织。数据显示,2022 - 2024 年,该校社会培训收入从 60.3万元逐年攀升至 128.5万元,以亮眼成绩单展现了职业技能培训的强大实力与社会影响力。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校积极将实践育人纳入“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坚持知行合一,加强构建学校实践育人协同体系,整合实践育人资源,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强化实践育人保障,形成实践育人合力。5年来,学校组建了“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1000余支,其中国家、省级精品团队20支,累计参与人数9614人,组织数千名学生志愿者参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滁州马拉松赛事、乡村艺术文化墙绘等社会活动。与全椒县石沛镇大季村结对共建,发挥艺术类专业特长,以“绘画+文化”方式,将当地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融入墙绘中,提升乡村整体文化氛围,为乡村居民带来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教育类专业学生关爱留守儿童,深入农村开展课后服务;医学类专业学生提升留守儿童的急救意识和技能,为周边数十个社区和党群活动中心举办了急救培训活动,服务儿童超500人次,为居民提供血压、血糖等基础体检项目多次,进行健康咨询服务,累计服务超1000人次。

一个个志愿服务的年轻身影格外耀眼,无不展现出滁州城市职业学院青年学子们担当有为、自信自强的风采,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贡献着青春力量。

赓续文脉 涵育时代文明新人

文化传承是高校育人的精神底色。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组织开展具有鲜明内涵、形式生动活泼、体现时代特色的节日文化活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学校课程和师资资源,打造非遗文化精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结合重要节庆日,搭建各种平台,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传承红色基因。举办技能大赛、劳模进校园活动,弘扬工匠精神。举办“清风廉韵”校园廉洁文化活动,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获得教育部廉政文化优秀作品两项。

以课程为载体,活化传统文化基因。推动《大学语文》等传统文化类课程建设,发挥公共课育人作用,提高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地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开发《凤画艺术》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通过国家级在线课程平台向全国推广,让非遗文化“活”起来。同时,修订课程标准,将徽文化、醉翁文化等地方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感悟文化底蕴。面对新时代对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出的新要求、新需求、新使命,学校积极主动搭建各种平台,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在访问俄罗斯叶列茨基国立大学、伏尔加格勒国立师范大学、伏尔加格勒国立艺术与文化学院和泰国玛哈沙拉堪皇家大学期间,学校代表团进行了凤阳花鼓、剪纸、传统茶文化技艺——宋代点茶等技艺的展示和交流。

以活动为纽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八佰》《金刚川》等红色影片,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以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品牌活动,学院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节日文化与校园生活深度融合。古风诵读短视频《醉翁亭记》获共青团中央展播,原创舞蹈《寻》获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乡村艺术文化墙绘系列活动先后被中国青年网、安徽网、人民日报客户端等主流媒体报道。龘龘舞龙社团在2024年长三角龙狮争霸赛中取得竞速舞龙铜牌佳绩,学校参加省教育厅举办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获得个人和团体比赛二等奖及“优秀组织奖”。

学校充分发挥滁州地处历史文化名城的地缘优势,结合专业特色,打造“凤飞亭城”“亭城鼓韵”“茶香琴韵”等校园文化品牌。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2025年在学校挂牌,助推非遗活态传承……从非遗工坊到智慧场馆,从文化品牌到精神地标,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正以文化之力润泽学子成长,以创新之笔书写职教篇章。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带领全体教职工,与时间赛跑、用实干作答、向目标奋进,坚定信心、满怀希望,开拓进取、顽强拼搏,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职教篇章贡献更多城院智慧力量,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增色添彩。

职业教育,是教育,更是民生;是传承,更是希望。

在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的琅琊山麓,有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正以朝气蓬勃的活力和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效,向社会展示着其奋进之姿,这就是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十四五”以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在职业教育的热土上深耕不辍,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长答卷”。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安徽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全省文明单位、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学校党委引领全体教职工凝心聚力、砥砺深耕的汗水结晶。学校高考招生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200人跃升至4000人,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在这里逐梦启航,成为服务地方发展的生力军。

走进校园,绿意跃眼、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一群年轻人正用技能与热情编织梦想:实训室里,护理专业的学生们全神贯注地模拟急救操作;人工智能课堂中,老师耐心地向学生们讲解着应用原理;电商运营实训室里,学生们面对镜头自信推销农产品……这里,每一堂课都与未来职业紧密相连,每一步成长都映照着“技能改变人生”的职教之光。

一直以来,学校秉承“修德立身,精技立业”的校训,把办出特色作为立校兴校的战略重点,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强校名校的核心要务,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生态。如今,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正焕发新枝,乘势而上,朝着建设一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接续奋进。

2024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铜奖

电子商务产业学院揭牌仪式暨校企合作交流座谈会

茶艺

三下乡活动——采摘蓝莓

剪纸

合作办学

实验实训

传统节日

第十五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迎新年汇演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供稿

校园全景

三下乡

2025-06-30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纪实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33220.html 1 3 匠心筑梦育英才 “职”繁“业”茂展云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