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天气容易使人感到疲劳、烦躁,甚至中暑,对工作和生活会产生不利影响。那么,高温天如何进行自我防护?
一、多少度是高温天?
中国气象局规定:日最高温度35℃以上为高温,持续的高温天气(3天以上)被称为“高温热浪”。
二、如何预防高温天
(一)做好防护工作
在户外,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佩戴遮阳帽、遮阳伞,并涂抹防晒霜进行防护。
(二)合理的饮食
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少食高油高脂食物,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
(三)保证睡眠充足
注意休息,保证睡眠。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四)合理饮水
加强补水,补水方法宜少量多次,不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
(五)随身携带药品
风油精、藿香正气水、仁丹等防暑药品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
(六)睡前泡脚
睡前热水洗脚,能调补阴阳,温通经络,健脾和胃,减轻苦夏的症状。
三、中暑急救小妙招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头部先用温水敷,后改为用冷水、冰水敷,帮助患者降温。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及电解质。如情况严重,应拨打120,尽快把病人送到医院就诊。
四、高温天这几件事不要做
(一)不要长期待在空调屋。高温天贪吹空调,易导致身体不适,出现如头痛、鼻塞、头昏、打喷嚏等病症。
(二)要避免喝“冰”水。夏季,人的体温较高,喝下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适当地饮用热茶,对消暑解渴、清热凉身更为有利。
(三)洗澡莫贪凉。夏季出汗时,毛孔全张开,这时再用凉水冲澡很容易诱发感冒。
(四)高温天气里应尽量避免外出,尽量多在背阴处活动,避免太阳直晒。12时至16时为高温时段,最好暂停露天工作。
(五)不吃变质的食物。高温天食物易腐败变质,人们饮食稍不注意,就会引发食物中毒症状,如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
五、家电要防“中暑”
气温“居高不下”,家中和经营场所的用电量急剧增加,空调、冰箱等电器给我们带来清凉,但稍不注意,它们也可能“中暑”闹脾气,除了要做好个人的防暑降温措施,还要记得给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物品“防暑降温”,谨防安全隐患。
(一)“超长待机”后,让电器休息一下。高温天气下,一些电气设备和线路长时间超负荷运转,极易造成过热或短路故障引发火灾。空调等大功率电器设备,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不论是单位和家庭都需要安全用电,不乱拉乱接电线,不超负荷用电。
(二)老旧插座+线路要多加关注。居民家庭和经营场所会存在部分设备和线路年久失修的情况,插座在未使用时尽量断电,不可长时期使用。如遇老旧插座和电线等,要多加关注并及时更换,以免发生短路,引发火灾。
(三)记得给电器找个阴凉处。夏天阳光强烈,家用电器应放置在无阳光直射或阴暗的地方,保持良好通风。
(四)切勿用湿手触碰家电设备。养成良好的电器使用习惯,湿手时不接触带点设备和电器;灯头、插座、开关灯不要沾水。
六、安全行车有技巧
持续炎热高温,公路路面上的温度更高,这给行驶的车辆带来不小考验。在夏季行车时,如何既科学避暑降温,又保障行车安全呢?
(一)这些物品不要放在车内
打火机、防晒喷雾、碳酸饮料等罐装带压力物品,受热易发生膨胀。
花露水、酒精等,挥发产生易燃气体,车内温度过高,达到燃点或者遇明火,易发生轰燃。
老花镜、放大镜、瓶装水等有凸透镜效果的物品,长时间聚光发热,容易引燃车内可燃物。
充电宝、手机等电子产品,高温环境下电池易发生鼓包,有爆炸危险。
(二)路面气温升高,车辆轮胎压力难顶
驾车时车主应加强对车辆轮胎情况的关注。应尽量减少紧急刹车,以免加剧胎面磨损。此外,胎压不标准,也会导致轮胎过度磨损,造成爆胎。
(三)高速连续行驶后,勿直接向轮胎洒水降温
夏天在高速公路行驶几小时后应注意停车,以便让轮胎降降温。不过,切莫直接往轮胎上洒水降温,这会导致轮胎产生裂纹,缩短使用寿命。
七、安全使用“防暑神器”
夏天,不少人使用杀虫剂、花露水、蚊香等灭蚊驱蚊产品,错误使用这类“防暑神器”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杀虫剂中,有一些成分属于助燃物质,遇到明火很容易燃烧,且燃烧剧烈。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各种花露水、驱蚊水,其主要成分是乙醇、水等,使用时也要注意远离火源。点燃的蚊香,要放置在金属支架上,不可放在木凳、床单等易燃物品旁。蚊香在阴燃时,火点最高温度可达700~800℃,可将蚊帐、衣服、纸箱等易燃物引燃。
(来源:科普中国)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