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位于高邮湖之西、洋湖之北、白塔河之南的汊河村,素有“水乡明珠”美誉。近年来,这座百年古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纽带,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天长市万寿镇汊河村村“两委”组建“1+5”文明实践队伍,划分6个实践网格,联动52名市镇村三级志愿者,共同守护古村生态。通过清理湖岸垃圾、修缮古建旧居,昔日斑驳的老街焕发新生。精心打造的“湖西十里画廊”年均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
以修订村规民约为抓手,汊河村用“红绿黑榜”亮出移风易俗新风尚,推选“好媳妇”“文明家庭”等典型16人次,简办红白事23场,为村民减负50余万元。65名“新乡贤”“老队长”走村入户宣讲,道德评议会、移风易俗特色墙绘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村歌《水墨汊河》包揽市级比赛3项大奖,成为文化新名片。
针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汊河村发动122名志愿者结对帮扶62名困难群众,累计解决需求323条。创新举办“长街长寿宴”,200余位老人共聚古巷,土灶菜香、舞狮送福,单日吸引游客超5000人次。盘活闲置老屋,打造“文明实践非遗街区”,文人香、草木染等非遗技艺焕发新生,其中留学生参与的非遗体验活动获得央视报道。
面对农产品滞销,汊河村探索“情益农·精准助农”项目,直播带货、云种田模式双管齐下。项目斩获滁州市文明实践大赛铜奖、天长市金奖,帮助12户农户户均增收1.4万元。2023年,汊河村启动“认养一亩田”项目,让城里人透过手机屏幕守望生态稻浪,带动村集体收入突破80万元大关。 (沈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