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3日
第A07版:街道乡镇

创新“四维矩阵” 厚植文明沃土

——天长市郑集镇推动思政工作走深走实

闵家慧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天长市郑集镇紧扣时代脉搏,通过构建理论武装、阵地建设、文化浸润、机制创新“四维矩阵”,打造基层思政工作体系,推动思政工作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精神动能。

郑集镇建立“春训赋能+四学联动+云端矩阵”立体化教育模式。组织百名党员干部开展封闭式集训,实现党的创新理论、红色基因传承、廉政警示教育三个100%;通过构建“中心组领学示范、支部专题研学、网格员送学上门、群众互动讲学”四级传导链条,形成理论学习裂变效应;打造“皖美思政课”数字平台,累计发布《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乡村振兴政策百问》等图解文章百余篇,构建起“24小时不打烊”的学习生态,让理论宣讲既有“云端高度”更接“乡土温度”。

该镇建设多元化阵地,激活基层活力。创新构建“1+7+N”“一站一展一馆”思政微课堂站点,选拔80名“百姓名嘴”组建“‘郑’在开讲·德润书香”“村语新声·理响田园”等特色宣讲队伍,用乡音土话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网格化治理模式实现精准触达,400余名网格员下沉41个网格,推出“菜单式”思政服务项目,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打造文化空间新地标,10处书香阅读点形成“15分钟文化圈”,年均开展非遗制作、诗词品鉴、理论宣讲等活动30场次,让群众在文化浸润中提升精神境界。

该镇深化“节日+”育人工程,今年已创新推出春节非遗课堂、清明“云祭扫”等10项特色活动,将传统节日打造成思政教育新载体。其中,“共植思政林”活动吸引百名志愿者参与,以“生态课堂+劳动实践”培育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青春阅享·强国有我”项目为60名师生打造沉浸式国防教育课堂,在少年心中播下强军报国的种子。“红色研学+文明实践”双轮驱动成效显著,中央美院与地方企业联动的“丹青绘初心(绘梦工厂)”党建共建项目,创作艺术作品百余件,实现“美育浸润”与“产业振兴”的双向赋能。

该镇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整合宣传、教育、文化等多方资源,形成“党委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依托镇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678乡愁记忆馆”等特色研学基地,已累计开展“乡愁润童心 翰墨传薪火”等文化研学活动20场次,千余名中小学生在触摸历史中厚植家国情怀。“云端思政”建设同样亮眼,《创新基层治理 铸就平安郑集》《老有所依》《广阔天地向阳花》等原创短视频全网播放量破万,上百篇报道登上《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郑集声音”越传越远。

站在新起点,郑集镇正谋划打造“红色思政”升级版,开发“田间课堂”“家庭微课”“AI主播”等新载体,推动思政工作从“入眼入耳”向“入脑入心”转变。如今的郑集镇,理论宣讲声声入耳,文明新风浸润心田,一幅新时代基层思政工作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5-05-23 ——天长市郑集镇推动思政工作走深走实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31517.html 1 3 创新“四维矩阵” 厚植文明沃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