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琅琊区遵阳街道聚焦深化“八有八建”建设工作,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强化党群服务阵地“政治、治理、服务”三大功能,着力打造凝党心、聚民心的“红色会客厅”,推进党群服务阵地功能和服务水平“双提升”。
该街道立足党群服务阵地党员教育核心功能,整合党群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志愿服务点等多元空间资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支部大会等制度,扎实推进党员教育走深走实,显著提升支部凝聚力。依托鼓楼社区皖东党史馆、胜利社区新中国馆等特色阵地,通过图文并茂、影像生动的形式,精心打造“沉浸式”党性教育场景。今年累计开展“情景党课+实境研讨”活动10场,覆盖党员群众200余人次,引导党员群众在“学、看、悟”中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补“钙”。创新廉政教育载体,打造廉政文化长廊与文化墙,设置“领袖论廉”“严明纪律”“学古鉴今”“基层风采”四大板块,以廉政故事、法规解读、典型案例为镜鉴,强化党员廉洁自律意识,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廉”动力。
该街道以党群服务中心(站)为枢纽,聚合社区党委、物业党支部、网格党支部及居民代表之力,构建“党群共治”立体化协作网络,让多元主体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释放基层治理乘数效应。秉持“党群服务站+N”融合思维,联动警务、物业、普法等力量,以民生痛点为靶向,聚焦充电难、活动少等10余项“关键小事”,通过联席会商、资源联调,实现“需求清单”向“幸福账单”转化,以实绩提升群众幸福感。活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在党群阵地搭建“居民议事厅”“多方圆桌会”等协商平台,打造民意“集散地”。居民深度参与,共商共议、民主表决,为社区治理献计献策。街道全程跟进督办,及时反馈进展、征集满意度,形成“问题收集-协商解决-效果评估”闭环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诉求解决在“家门口”,以“小阵地”撬动“大治理”。
该街道组织210名在职党员下沉居住地社区和网格党支部,亮身份、树旗帜,化身环境整治“清洁员”、技能培训“辅导员”,投身“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让党群服务站成为党员践行初心、服务民生的“主阵地”。服务供给提质增效,整合职能部门与政务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打破“多头跑、折返跑”的办事壁垒,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办事效率跃升。创新“红色代办”服务,社区党员携手物业“红管家”为孤寡老人、伤病残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社保救助、证照申领等贴心代办服务,以“红色跑腿”传递组织温情。深耕文化服务,整合党员活动室、书画协会平台等资源,借节日契机开展移风易俗、健康科普等宣传活动30余次,开办书画、太极拳、广场舞等特色课程,以文化人、以文润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邓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