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第A06版:印象滁州

造访“安徽第一个大文豪” 吴敬梓故里

□作者:祝俊生

皖东名邑滁州的文化,有“八个一”之说,“一山一亭、一书一文、一帝一村、一歌一舞”,人文之地、灵秀山水。“一书一文”就在其中,书是《儒林外史》,清全椒人吴敬梓著,文是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胡适说过:“我们安徽的第一个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櫆,也不是姚鼐,而是全椒的吴敬梓。”呵呵,一个人盖过一个桐城派了。

鲁迅先生高度赞赏《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听说鲁迅先生评《儒林外史》的手迹镌刻在全椒吴敬梓纪念馆里吴敬梓塑像前的石碑上。全椒是吴敬梓故里,有不少吴敬梓家族的遗迹,他的曾祖父吴国对是顺治年间的探花,全椒建有探花第。“文豪”和“探花第”是笔者造访吴敬梓故里的原因。想到就做到,全椒是我们巢湖的邻居,一河之隔,河曰滁河。

选了一个周末,我们一行四人,一早驾车从苏湾明合高速道口上,约四十分钟,全椒道口就到了,吴敬梓故里就在高速口附近,往西一拐就到了:一个山岗,名曰马岗坡,皋的样子,听说是上世纪末建设的,由两部分组成,南是故居,北是纪念馆,中间隔着襄河,它是全椒城的母亲河。过去路过几次,有一点印象,这次是专门的造访,亲力亲为,走走看看,也许能解决我看《儒林外史》的诸多疑问。追根溯源,文化特别讲究这个。

先看看故居。吴敬梓故居在全椒古城的西北,一看就是老街,商业繁华得很。眼前的故居一大片房子,古色古香,都是后来重建的,原来故居兵燹于晚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来此,掠夺一空,据说,典籍都被烧了,建材被移到南京建王宫去了,真是秀才遇到了兵。好在吴氏后人,人才济济,财源滚滚,按照族谱里的记载重建而成。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也被破坏一些,后来政府斥资修缮,现在的吴敬梓故居,已经不住吴家后人,被政府打造成了吴敬梓文化园。听说吴氏后人里在全椒的集中安置在城中南屏山南一带。那里,就是顺治探花第的所在地,也算合情合理了。族谱显示,吴氏后人,遍布世界各地。全椒吴氏,一直都是“家门鼎盛”啊。

我们跟着导游图和导游看,故居不大,四合院子,有点扬州私人花园的味道,花草树木,假山流水,徽派建筑风格浓郁。出生屋、读书斋和结婚屋是我们看的三个点。房子很多,有点《项脊轩志》里描述的样子。吴敬梓没有做官,他曾祖、祖父和父亲都做官,都是进士,据说吴家一门出了好几个进士,是全椒的名门望族。吴敬梓血脉里流淌着的是进士的基因,这些才华在《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中得以展现。不是因为生病,35岁的吴敬梓走博学鸿词之路,也许会考中进士做官的。吴家的官,越做越小,吴氏一门后裔的才华并没有越来越小,也许与机缘和时代有关。吴敬梓仕途短缺,他的三个儿子却大放异彩,尤其是长子吴琅,中进士后官达内阁中书,还是一个数学家兼文学家。吴敬梓呢,放浪形骸,吃喝玩乐丧了远大的志向。

还是看史料和典籍更好,我把问题留在资料里。我和几个同伴径直往北走去,过了一个桥,上了一段山路,大名鼎鼎的吴敬梓纪念馆就近在咫尺了。也是新建的,完工于1986年,政府投资。那儿风水好,后有靠山,前有流水哗哗地响。我们决定看三点:两个塑像、现当代名人题字(画)馆和吴敬梓著作展览馆。建筑嘛,和扬州苏州的差不多,样子古色古香,好比古典建筑的“模板”:亭台楼阁,舞榭歌台。不过我在意的是文物价值。

气派且古朴的吴敬梓纪念馆到了。偌大的院子,雕梁画栋,翘脚飞檐,明清建筑样式。门额上六个大字,“吴敬梓纪念馆”,当代文化大师老舍先生题的字,隶书味且典雅至极。过厅中间是一块巨型石碑,碑阳是鲁迅先生的手迹:“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乃始有此讽刺之书。”鲁迅把《儒林外史》和《红楼梦》放在一起称为“伟大的作品”,可谓精辟而公正。但是,许多文学批评家认为:由于吴敬梓白话长篇小说《儒林外史》里用了大量的古代儒学的专业术语和当时的普通话口语之一的下江一带的方言,影响了大众阅读,所以这是《儒林外史》一直不是传播很广的原因所在。我也是,过去读不习惯,如今花甲之年才渐渐习惯而痴迷了。碑阴是吴敬梓(1701-1754)简介。现在,《儒林外史》传播到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英、俄、日、荷、意、越、朝鲜等国家文字翻译本。是公认的中国古代六大名著之一。《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

院子里房子很多,连廊在一起,有一个湖,有一条河,花卉假山障壁很多,一步一个景。我在名人题诗书画馆看到许多名人的题刻或者诗书画,譬如老舍、刘海粟、郭沫若、林散之、关山月、赖少其、何香凝、费新我、范曾、刘子善等。他们的艺术作品都是当代中国一流的作品,和《儒林外史》同框,相得益彰。我在老舍、林散之处拍照留念。

我全文抄录的吴敬梓唯一存世的手迹《奉题雅雨大公祖出塞图》。原来吴敬梓的书法也如此高妙,颇有二王之风。吴敬梓袖带当风,气节千云,大有诸葛亮之风。一改世俗中的狂颠痴憨之态。

顺便走了太平桥,逛了全椒古城。小城全椒,真的不小。在回来的路上,我构思着《吴敬梓唯一亲笔手迹考释》的文章,下次再写写。

吴敬梓、朱元璋、《醉翁亭记》和小岗村,滁州的四大文化金字招牌也。

2025-05-22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31437.html 1 3 造访“安徽第一个大文豪” 吴敬梓故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