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15日,紫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清流街道妇联、滁州曙光救援队走进紫薇小学,开展“珍爱生命 谨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通过案例警示、技能实操、家校联动等形式,为师生送上“安全必修课”,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意识。
案例敲警钟,技能护平安。“溺水事故多发生在看似平静的野外水域,盲目施救反而会导致更大危险。”活动现场,滁州曙光救援队队员结合近年来本地发生的青少年溺亡案例,详细剖析溺水高发时段、常见误区及自救要点。救援队队员通过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方式,向学生传授“遇险保持冷静”“利用漂浮物自救”“呼叫成年人援助”等实用技巧。救援队队员还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指导学生利用模拟人偶练习按压手法和人工呼吸,让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保命技能”。
家校社联动,共筑防溺水“防火墙”。“防溺水教育不能只靠学校和社区‘单打独斗’,必须凝聚家庭、社会的合力。”紫薇社区负责人表示,针对辖区无自然水域的特点,社区将防溺水重点放在风险预警与习惯养成上,目前已联合学校、家长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重点走访留守儿童、双职工家庭子女等群体,通过发放《防溺水安全告知书》、讲解真实案例等方式强化家长监护意识。同时,利用居民微信群、社区宣传栏等渠道,高频次推送“远离野外水域”“警惕充气泳池隐患”等警示内容。紫薇小学教师介绍,学校除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应急演练外,还通过“每日安全提醒”“家校联系卡”等方式,督促家长加强孩子课余时间监管,形成安全教育闭环。
强化源头预防,夯实防溺水基础。紫薇社区结合工作实际,近期将组织网格员、志愿者重点对留守儿童、新业态职工子女等加强走访提醒,通过“一对一”讲解风险案例、发放告知书等方式强化家长监护意识。同时,联合街道妇联在居民群、网格群推送防溺水警示信息,引导家庭主动规避野泳、戏水等危险行为。“家长是孩子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务必做到‘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街道妇联工作人员表示。 (刁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