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传发热情接待了我们。初见之下,他满面红光、声如洪钟、谈吐儒雅,与我们想象中的须发皆白的老者形象大相径庭。实际上,他已年过古稀,但是看上去不过六十岁左右,人称“老”中医,更多是出于对他医术高明、医者仁心、平易近人的尊称。
夏传发1955年出生于南谯区腰铺镇一个贫困的小山村。自幼聪颖伶俐,心地善良。尽管家境贫寒,父母仍竭尽全力供他读书。他从小体弱多病,上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即便如此,他依然门门功课优秀,顺利读完高中。
身处穷乡僻壤,夏传发从小目睹了当时乡亲们缺医少药的困境,加之自己也体弱多病,便自幼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高中毕业后,他在一位江湖郎中门下学医,几年的学习让他掌握了一些医治小病和外伤疼痛的本领。一次,他见到一位颤颤巍巍的农村老妇人,卖了一篮鸡蛋仅得5元钱,却要买5片膏药治疼痛。夏传发心生怜悯,建议她先买2片试试,并免费为她按摩。不料师傅得知后大怒,斥责他“送上门的钱都不要!”并打了他一巴掌,夏传发含泪离去,但这一经历更加坚定了他学好医术、救死扶伤的信念。
不久他又拜全椒县一位老中医为师。这位老中医见他品性纯良、勤奋好学悟性高,便从《汤头歌》《药性赋》教起,随后让他熟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典籍。夏传发白天跟随师傅看病,学习针灸、拔罐、熬药、采药;晚上刻苦钻研理论,并对白天的经历进行复盘,遇到不明白的,第二天便向师傅请教。面对虚心好学的弟子,师傅满心欢喜手把手调教。日复一日的努力终得回报,他的医术日益精进。
1984年,夏传发考上了乡镇卫生员;1988年,通过了当时滁县地区卫生局中西医专业考核;为了系统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1994年,夏传发通过自学考试进入了安徽中医学院,以优异成绩拿到毕业证书,并已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执业主治医师。
弘扬中医为己任
夏传发常年扎根在基层一线,对一些基础性疾病、常见病的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他从不藏私,乐于把经验与同行分享,在中医圈内深受好评。夏传发每年都会参加一些比较重要的学术研讨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同行们进行交流,讲述自己在行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困惑。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中医文化,他还自编教材,将深奥的中医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人听得懂,记得住。多年来,为了弘扬中医传统文化,他还不定期前往社区、街道、乡镇及各县市义务普及中医知识和卫生常识。
他还积极参与义诊等社会公益活动。自1988年以来,夏传发已连续为周边的县市区近千个家庭免费看病,并连续多年在“冬病夏治”期间,坚持免费为辖区居民贴敷“三伏贴”,义务为居民传授中医保健和养生知识,他的善举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见面结束时,夏传发说:“作为一名医生,看到每一位被治愈的患者脸上露出的笑容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我的肩上有着义不容辞的医德责任。”说到这里,夏医生的脸上充满了自信和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