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第A03版:健 康

“胰”路平安 健康相伴

——带您正确认识胰腺炎

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是胰腺急性或慢性炎症改变,发病因素较多且病因复杂,严重程度不一,急性胰腺炎症状较轻者,容易治疗,预后良好;重型病情发展迅猛,预后极差,病死率高;慢性胰腺炎容易复发。通过了解胰腺炎的病因、主要症状及相关知识,能积极有效地预防疾病,及早就医,提高防治意识,守护“胰”路平安,将胰腺炎对健康的损害降至最低。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缺乏对胰腺炎的了解和认知,下面带您正确认识胰腺炎。

什么是胰腺炎

胰腺炎,通常是指胰腺分泌的胰酶,产生自身消化作用引起的炎症性的疾病。胰腺,是我们人体内仅次于肝脏的第二大腺体,外形为扁平长条状,位于胃的后方,颜色为灰红色、质地较为柔软,成人胰腺长约17—20cm,胰腺虽小,但作用非凡,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外分泌产生的胰液排入肠道,内含消化酶,参与消化蛋白质、脂肪类和糖分,帮助分解食物,内分泌由胰岛细胞构成,调节我们的血糖。一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饮食健康,出现暴饮暴食,酗酒,或胆囊疾病未及时治疗,都可能刺激胰液异常分泌,或者分泌的胰液排出不畅,造成胰腺自身消化,产生胰腺炎,胰腺炎属于炎症性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发展迅速,且复杂多变,在急腹症中属于较为棘手的疾病,需格外注意。

胰腺炎的诱因

胰腺炎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最常见的是胆道疾病和酗酒,在我国胰腺炎的主要病因是胆道疾病,在西方国家,主要原因则是过量饮酒,胆道炎症和胆道结石是引起胰腺炎的主要原因。简单来说,胰管和胆总管是“好朋友”,它们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只要胆囊结石或是肝内胆管结石堵住了共同通道的出口,胆汁就开始反流进入胰管,刺激胰酶异常分泌,使患者感到剧烈腹部疼痛。过量饮酒也是胰腺炎的另外一大元凶,大量酒精进入体内,直接损伤胰腺组织,刺激胰液分泌,引起一系列酶性损害,和胰腺的自我消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正发生着不小的改变,容易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例如暴饮暴食等,可诱发急性胰腺炎,也会刺激大量胰液与胆汁分泌,最终导致他们进行“自我消化”,进一步导致炎症的发展。其他如十二指肠液反流、手术与创伤、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等疾病,也会引起胰腺炎。

胰腺炎有哪些症状

腹痛腹胀:多呈现急性上腹或左上腹剧痛或刀割样疼痛,具有持续性,通常发生进食油腻食物、饱餐或大量饮酒后,疼痛还可涉及脐周或整个腹部。胰腺炎的疼痛较为显著,同时伴有腹胀,大家不可轻易忽视。恶心呕吐,一部分患者可感到恶心并呕吐,呕吐后腹部疼痛不能缓解,病情早期可有中度发热,38℃左右,一般持续3—5天,会随着炎症逐渐好转而下降。重症胰腺炎出现休克和脏器功能障碍,病情发展到最后不可逆转,一旦出现上述表现,应尽快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胰腺炎诊断依据

除了临床表现外,血尿淀粉酶测定是主要的诊断手段,另外还有胰腺内分泌功能测定、血清酶学检测、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测等都可以协助诊断。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CT、MRI也是胰腺炎重要的诊断方法。

胰腺炎治疗方法及预后

发病后需立即禁食禁水,以免刺激胰腺分泌,加重胰腺负担,置胃管,减轻腹胀,保持胃管通畅。使用镇痛解痉药,使用生长抑素持续泵入,抑制胰液分泌。补充液体,增加静脉营养,防止休克。有效抗感染治疗。发展为重症胰腺炎,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急性胰腺炎轻症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及时就医,一般预后较好。重症胰腺炎预后较差,经过积极救治,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胰腺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发展为慢性胰腺炎,其治愈情况取决于病因是否祛除,如胆源性胰腺炎,需行胆囊切除,避免过度劳累,禁止饮酒等,因其容易反复发作,造成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如何有效预防胰腺炎

1.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身体检查,关注胰腺健康,学习基础疾病知识。

2.饮食管理。严格禁酒,以及一切带有酒精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少量多餐,进食低脂肪饮食,忌食刺激、辛辣食物。

3.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有胆石症、胆囊炎等的患者必须尽快进行手术。胆囊或胆管炎症患者,尽早接受抗炎治疗。胆道有蛔虫患者需进行驱虫治疗。

4.休息与活动。平时需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情,防止情绪过于激动;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受凉;适量运动和锻炼,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

5.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定期监测,必要时药物控制,维持血糖血脂在正常水平。

6.严格遵循医嘱,合理用药,避免药物诱发胰腺炎。 (天长市人民医院 王萍)

2025-05-06 ——带您正确认识胰腺炎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30467.html 1 3 “胰”路平安 健康相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