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第A01版:要闻

感恩奋进,且乘春风更“滁”彩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小岗9周年之际

张开兴

绿油油的小麦抽穗扬花,大棚里的蓝莓果如蓝宝石般沁人心脾,小岗盼盼食品厂的生产车间里飘出阵阵清香,游客和前来研学的孩子络绎不绝……4月的小岗,迎春而动,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九年前,也是这样一个美好时节——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小岗村考察并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作出了“三个坚定不移”的重要指示要求,寄语小岗村“继续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

九年来,总书记的深切关爱和殷殷嘱托,让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温暖、倍增信心,从琅琊山顶到中都城下、从滁河之畔到高邮湖之滨,远道而来的游客徜徉山水间,也感受到滁州处处洋溢着的勃勃生机——

经济发展从2012年的全国第185位跃升至2024年的第85位,是近十年全国进位最多、增速最快的地市之一,这见证着令人赞叹的“滁州速度”,让人看到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感恩奋进勇开新局。作为中国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的滁州,全市上下正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实干兴滁,以“黑马”之姿,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向着打造“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不懈进发。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真是个好地方,自从改革开了放,凤阳一切新气象……”小岗村“当年农家”景区,原生态凤阳花鼓老艺人的凤阳花鼓表演赢得游客阵阵掌声。

“大包干”签字室旧址,情景剧《1978:十八个红手印》向游客生动还原小岗村当年那惊心动魄的大事件。

一声惊雷,换来小岗的日新月异,激活的是滁州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基因。

农业农村发展,万千中国乡村,小岗,何以继续走在前?如何能再作“示范”?答案,惟有常讲常新“农”字文章。

放活农村发展要素,盘活乡村“存量资源”。奋进的小岗从“农”出发,借力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契机,更大力度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增活力,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驶入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小岗之“变”,向上向好,而在全域范围内,总书记考察安徽、亲临小岗以来,滁州坚持抓小岗促全市,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5项“国字号”整市改革试点为抓手,先后承担95项国家级、143项省级改革试点任务。

农村综合改革、稳粮保供、小岗村改革发展等一批做法获国家领导人批示肯定;县域医改“天长模式”、农村垃圾治理“来安经验”、人居环境整治“明光经验”、小型农田水利改革“定远模式”等一批经验在全国推广;林长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等一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现场会、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会等一批全国性经验交流会在滁州召开……

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解决了发展瓶颈的滁州,汇聚起磅礴力量,释放出无穷活力,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的“一匹黑马”,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三、全国百强。

奋进新征程,滁州仍要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抓小岗促全市,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有效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问题和民生领域的难点痛点问题,当好改革的“滁州试验田”,以“滁州之为”服务“国之大者”“省之大计”。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环滁皆山也。”这是千年之前,欧阳修对滁州的印象。

时代浪潮滚滚向前,唯有奋斗者方能乘风破浪。从“大包干”“大扬子”“大滁城”“大江北”一路走来,在重要的时间节点,总书记考察安徽、亲临小岗,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为滁州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做好滁州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行动指南和强大精神力量。

感悟思想伟力,坚定使命担当。

滁州全市上下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慎终如始抓好“双招双引”,推动滁州实现了从“环滁皆山也”到“环滁皆产业”的转变。

产业蝶变,带来的是发展的跃升。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从“3000亿”跃升“4000亿”,势头强劲、动能澎湃的“安徽第三城”仅用了4年时间。

船行千里定于锚,浪掀万丈稳于心。

当前,滁州高质量发展已经站上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途。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个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善借长三角“东风”、巧搭一体化“快车”,以“长三角棋眼”的战略定位,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潮中演绎新时代的“山水新篇”。

与此同时,要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干字当头、创先争优,以“双招双引”为战略抓手,紧扣“8+3”新兴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坚定不移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大战大考中,交出一份勇挑大梁的滁州答卷,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始终对民生念兹在兹。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滁州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以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如今的滁州,全市建成区面积317.85平方公里,其中滁城132.51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93%,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8.4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7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23%,人均道路面积40.44平方米;城市自来水和管道燃气普及率达93%以上……

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无障碍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今年2月,“2024中国城市宜居指数分析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在100座城市排名中,滁州位居第31位,是安徽最宜居城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滁州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大事,千方百计把服务群众的事情办实办好,一心一意把助力城市发展的工作抓实抓细,努力让幸福之滁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牢记嘱托再出发,滁州要继续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书写一份崭新的民生幸福答卷。

2025-04-29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小岗9周年之际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30309.html 1 3 感恩奋进,且乘春风更“滁”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