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第A08版:公 告

滁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滁州市统计局

(2025年4月10日)

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总体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平稳,滁州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403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2.8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940.9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790.7亿元,增长4.6%[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5:48.1:44.4,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9479元(折合13969美元),比上年增长5.4%。

年末常住人口405.6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93%,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5.46‰,比上年上升0.1个千分点;死亡率5.42‰,下降0.8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0.04‰,上升0.96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1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7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0.7%,涨幅高于上年0.6个百分点。从构成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呈现“七涨一降”态势。其中,医疗保健价格上涨3.3%,衣着价格上涨2.9%,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2.6%,居住价格上涨1.0%,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6%,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2%;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7%。

2024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2.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46万公顷,增长0.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3.2万公顷,增长0.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5.3万公顷,增长5.0%;蔬菜播种面积3.3万公顷,增长2.6%。

全年粮食总产量483.8万吨,比上年增产1.4%。其中,夏粮189.6万吨,增产1.6%;秋粮294.3万吨,增产1.3%。经济作物增长平稳,其中,蔬菜产量116.6万吨,增产3.0%;水果产量28.0万吨,增产0.8%;油料产量15.8万吨,增产5.1%。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59.9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肉类产量41.2万吨,下降3.1%;禽蛋产量15.3万吨,增长5.0%;牛奶产量3.4万吨,增长284.3%。水产品产量41.2万吨,增长2.8%。

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74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1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拖拉机28万台,其中大中型3.6万台。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8.7万公顷,全年完成重点水利工程77项,基建工程当年完成投资50.27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比上年增长7.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12.6%、7.6%。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规模以上工业中,37个大类行业中,3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金属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增长36.7%、18.4%、28.3%、10.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农用化肥34.9万吨,增长78.5%;光缆166.2万芯千米,增长48.1%;气体压缩机248.8万台,增长44.1%;冰箱639.8万台,增长15.3%。

202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534.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32.3亿元。

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927户,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81.5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27.6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1577.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307.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比上年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4.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9%。分行业看,制造业投资增长20.0%,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增长3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30.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5.2%,教育投资增长7.1%,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下降26.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4.4%。房屋施工面积下降40.4%,其中新开工面积增长7.9%,房屋竣工面积下降34.1%。

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921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698个,同比下降19.9%;亿元以上项目980个,同比下降6.6%。2024年全市省重点项目新开工93个,竣工34个;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共计185个,年度完成投资697.17亿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8.4亿元,比上年增长3.8%。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98.9亿元,增长3.8%,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596.7亿元,增长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59.5亿元,增长3.6%。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1525.3亿元,增长3.5%;餐饮收入233.1亿元,增长5.7%。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分类完成情况看,吃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0%;穿类商品零售额下降8.1%;用类商品零售额下降1.0%,其中,日用品类下降21.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5%,中西药品类增长0.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8.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8.8%,汽车类下降3.0%。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03.4亿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出口总额348.8亿元,增长0.9%,进口总额54.6亿元,下降14.0%。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完成进出口322.0亿元,下降3.6%;外商投资企业完成进出口81.2亿元,增长8.6%。

全年在建境内省外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增长1.7%,来自长三角区域资金占境内省外引资总量的68.9%。

2024年进出口额主要分类及地区分布

年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47个、星级饭店13家、旅行社98家、旅行社分社32个、旅行社服务网点198个。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439.3亿吨公里。其中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68.4亿吨公里;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70.9亿吨公里。全年旅客周转量73543万人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71.5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59.3万辆;私人轿车拥有量53.7万辆。

全年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7]累计完成22.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快递业务收入16.4亿元,增长6.0%,邮政普遍服务收入0.22亿元,增长0.9%。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为37949.8万件,增长22.35%,其中快递业务量(含ems)为33468.8万件,增长26.8%,邮政普遍服务业务量为4481.02万件,下降3.1%。全年电信业务总量[8]39.44亿元。年末,全市拥有电话458.7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423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数239.1万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02.6万户,其中1000M速率以上用户数49.8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7.1亿元,增长3.0%。其中税收收入167.1亿,增长0.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9亿元,比上年增长8.5%。重点支出项目中,教育支出94亿元,增长3.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0.6亿元,增长5.1%。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950.8亿元,比年初增加367.7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境内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999.5亿元,比年初减少28.6亿元;境内住户存款余额3368.6亿元,比年初增加401.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168.8亿元,比年初增加413.9亿元,比上年增长8.7%。从贷款期限看,短期贷款余额1457.5亿元,比年初增加129.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267.7亿元,比年初增加256.7亿元。

全年新增工大开元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省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46家。2024年末,全市有境内上市公司1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6家,省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697家。

年末全市共有持牌保险公司45家,其中财产险公司23家、人身险公司22家。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93.71亿元,同比增长7.33%。财产险保费收入43.20亿元,同比增长8.05%,其中,机动车险保费收入19.62亿元,同比增长5.80%;农业险保费收入7.85亿元,同比增长13.06%;责任险保费收入2.70亿元,同比增长2.04%;健康险保费收入9.32亿元,同比增长10.51%。人身险保费收入50.50亿元,同比增长6.73%,其中,个人代理保费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5.88%;银邮代理业务20.98亿元,同比增长8.47%。支付赔款累计42.64亿元,同比增长15.62%,其中,财产险赔款29.71亿元,同比增长5.48%;人身险支付赔款(给付)12.93亿元,同比增长48.40%。全市保险资产总额224.92亿元,同比增长12.6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3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92.82亿元,同比增长15.5%,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2.45%。

年末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7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68家,比上年增加215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孵化器12家、省级众创空间20家、市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5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个、省级及以上高新区2个;全年获省级科技成果登记2376项;2023年度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

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不含高等教育)共有1075所,在校生59.10万人,教职工4.95万人,专任教师4.00万人。其中幼儿园622所,在园幼儿数10.32万人,教职工1.41万人,专任教师0.75万人;小学203所,在校生25.79万人,教职工1.27万人,专任教师1.49万人;普通中学233所,在校生19.11万人,教职工2.02万人,专任教师1.5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1所,在校生3.80万人,教职工0.23万人,专任教师0.2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生895人,教职工181人,专任教师166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25.34万册,电子图书228.33万册。全市广播电视台7个,广播综合覆盖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广播全年播放时间3.78万小时,其中自办栏目播放时间2.22万小时;电视全年播放时间5.76万小时,其中自办栏目播放时间1.15万小时。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12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8个,疾病控制中心9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全市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530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24309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3.84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2.54万人,执业医师8583人,注册护士12795人。

全年全市组织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987场次、参与人次达48.63万。新增体育场地835个、面积38.36万平方米。截止2024年底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8331个、面积1216.78万平方米。新成立体育社会组织2个,年末共有体育社会组织56个。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664个,年末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3998人,其中国家级56人,一级2244人,二级1203人,三级10495人。

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45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36所,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23所。全年向省级以上训练单位和机构输送体育后备人才24人。举办中小学生青少年体育比赛26项,开展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35场,覆盖中小学生超10万人次。体育彩票销售9.6亿元。承接第十届世界青年手球锦标赛、中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全国女子手球锦标赛、中国手球超级联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和13项全省锦标赛,组织72支代表队1300人参加26项省级以上锦标赛,共获得奖牌195枚。

十一、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

全年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共承建项目33个,投资约23.4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投资18.37亿元,新开工项目投资5.07亿元。

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317.8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12.05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建成区面积132.51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38平方公里。年末自来水生产能力达到109万立方米/日。全年天然气供气总量15.33亿立方米,比去年下降0.1亿立方米。年末共有污水处理厂12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7.84%。

年末全市公交运营线路361条,比上年增加2条,实有公交车辆2111辆,比上年增加12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9823.59万人次。全市巡游出租汽车3201辆,网约车2505辆。

年末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2403.8公顷,当年人工造林面积1727公顷。国家湿地公园1个,面积226.8公顷,全市湿地保护率58%。

全年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和监察大(支)队18个。全年,滁州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属于良好水平,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的天数为77天,符合二级标准的天数为211天,一、二级标准的天数总计为288天,占比78.7%。全年轻度污染68天,中度污染10天,污染天数占比21.3%。

十二、人民生活及其它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08元,比上年增长5.2%;人均消费支出20359元,增长5.9%。恩格尔系数为31.6%。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34元,比上年增长4.4%;人均消费性支出23458元,比上年增长5.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67元,比上年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959元,比上年增长6.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4%。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8.72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4.62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70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0.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44.6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56.74万人。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92.76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24.44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8.3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6.98%。

全年城市低保人数1.59万人,累计救助20.81万人,发放救助金1.41亿元,人均救助677元;农村低保人数10.14万人,累计救助123.34万人,发放救助金6.53亿元,人均救助529元。

年末全市已建工会组织数8106个,发展会员49.7万人。2024年“两节”期间全市工会共筹集送温暖资金654.56万元,帮扶慰问困难职工9859户,发放款物505.01万元。年末,县级以上妇联组织9个,县级以上春蕾计划全年筹资85.25万元,资助大学、大专和中小学生245人。

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64个,床位19431张。农村特困供养人数2.04万人,比上年末下降2.4%。2024年全年福利彩票销售总额达5.74亿元。

全年发生火灾事故3198起,死亡2人,受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3362万元。发生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256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数205人。

注: [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居民消费价格中“菜”分类名称修改为“菜及食用菌”。

[5]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以上企业。

[6]固定资产投资口径为500万元以上项目和房地产投资。

[7]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统计口径变化,原邮政寄递服务收入中ems部分纳入快递业务收入统计,新统计口径下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包括快递业务收入、邮政普遍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三项。

[8]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价格计算。

[9]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部分指标总量和分项之和有微小的差别。

单位:万吨、%

名 称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粮食483.81.4 其中:稻谷264.61.3 小麦189.61.6 玉米21.0-2.9 大豆6.30.9 油料15.85.1 其中:花生9.53.6 油菜籽6.16.7 棉花20.2(吨)-29.7 水果28.00.8 茶叶570.3(吨)2.3 蔬菜116.63.0 肉类41.2-3.1 禽蛋15.35.0 牛奶3.4284.3 水产品41.22.8

指标及分类同比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0.7 其中:食品烟酒0.2 其中:粮食1.0 菜及食用菌[4]6.7畜肉0.0水产品6.0蛋-5.9干鲜瓜果 -7.0衣着2.9居住1.0生活用品及服务0.2交通和通讯-1.7教育文化和娱乐0.6医疗保健3.3其他用品和服务2.6

名称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原盐万吨141.1-3.1大米万吨118.4-1.2白酒千升793120.8卷烟亿支141.10.3复合木地板万平方米581.1-26.4农用化肥万吨34.978.5水泥万吨1165.31.2合成洗涤剂万吨2.4-15.2气体压缩机万台248.844.1钢化玻璃万平方米24.0-80.3中空玻璃万平方米184.8155.1光缆万芯千米166.248.1冰箱万台639.815.3空调万台31.2-35.0彩色电视机万台284.4-7.9

单位:%

指标及分类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7.5 其中: 国有企业3.9 股份制企业7.6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6 其他类型企业-4.0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3.5

指标及分类绝对数比上年增长进出口额403.4-1.5 其中:一般贸易344.2-3.7    加工贸易58.614.2 其中:对美国63.55.8   对欧盟(不含英国)76.9-16.1    对东盟48.11.8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172.0-7.7

单位:亿元、%

[1]

国际新闻快讯

2025-04-28 滁州市统计局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30308.html 1 3 滁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