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定远县藕塘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中央和安徽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为统揽,学浙江、见行动,向春而行,逐梦远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讲好发展“春天的故事”。
党建引领蓄动能。该镇落实新时代党的工作总要求,坚持发展党建引领力,持续积蓄发展新动能。“请进来教”活理念。举办“聚力担当作为 赋能乡村振兴”春季培训班,邀请杭州市临平区塘栖村党委书记,从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到走向共富,从产业发展、美丽乡村、乡村治理到乡村振兴,向镇村干部传经送宝,为藕塘发展注入新理念新活力。“走出去学”明路径。组织干部近学严桥乡人居环境、远学浙江安吉产业发展,开阔干部视野,激发干部潜能。发动年轻创客“跳出藕塘思考,打开脑洞创造”,为藕塘乡村振兴增添“他力量”。对大梅村十大户中心村建设再提标,带动全镇人居环境“美上加美”;对金藕路及滨河休闲“一带一廊”旅游示范带再提升,引领全镇乡村建设水平“好上加好”;对大梅村农田“高标”、土地流转、拆迁安置“三个整村”工作再提质,带动全镇周王、南店、朱集村3.78万亩土地整治如期完工。目前,全镇农田“高标”率、土地流转率分别达45.2%、35.5%,向着土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集约化利用目标稳步迈进。
“静下心研”强动力。举办干部读书班,开展封闭式学习、沉浸式研讨、场景化应用。安排已经在安徽省委党校、南京市培训学习结束的镇干部谈感受,将先发地区发展新路径新做法植入干部头脑、融入日常工作,推动学习成果及运用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研究藕塘花生产业园招商“选”资办法,明确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方法,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十四五”规划收官战打法,谋划今年藕塘民俗旅游文化节“出圈”战法。聚焦改革重点,严实干部作风,推动各项工作“奋力往前赶”,努力打造环境“优”的品牌,提升藕塘“好”的质效。
三链开花结硕果。该镇围绕一粒小花生、一片红薯片、一棵金豆子三条“农”字号产业竞相发展,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实现三链齐开花、链下都结果、黄土变黄金的发展目标。招大引强,项目带动力显著提高。藕塘花生产业园一期、二期、三期共建成厂房23栋7.05万平米,年初招引入园的年产8000吨薯实项目3月份投产,与之前引进的薯欣企业,平均每天有5吨多薯片销往全国各地,带动藕塘镇大徐村、大杨村、崇山村及苏鑫农业等种植山芋3万余亩,乡村富民产业得到培育发展。开辟赛道,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年初,该镇在大梅村发展了500亩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滁州市首家大豆单产提升智慧农业项目,用AI算法精准监测病情、虫情、墒情、气象情况。产出绿色生态无公害大豆,直供花生产业园精深加工,通过产业园电商销售,实现大豆变“金豆”的身价倍增、产业生产向智慧农业升级发展目标,迈出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里程碑式步伐。
数字赋能提质效。对藕塘镇花生文化馆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将花生的相关知识用数字化、文字化、图片化方式展示,“数字乡村强农行动”取得了实质性成效。花生文化馆吸引张家口市政协和滁州市政协、市委办等单位来考察。邀请知名网红到花生产业园直营店直播带货,吸引购买产品“粉丝”上万人。直营店一季度销售收入45.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9%,为实现全镇首季“开门红”提供了坚实支撑。“藕塘花生”区域公用品牌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赋能为藕塘花生由一粒“红胖子”结出了一筐“金果子”,花生产业园从2020年“起步、起飞”发展到如今“高飞、腾飞”,目前正朝着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标坚定迈进。
建设项目强支撑。该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坚持经济发展项目化、项目建设专班化、专班责任清单化,形成了全力以赴引项目、精益求精建项目、保姆服务护项目的浓厚氛围。镇组建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园区服务等工作专班,建立三项机制,落实一个常态,服务项目招引、推动项目落地、加快项目建设。在一季度,藕塘镇公益性公墓完工投入使用,大梅村十大户中心村二期69套安置房完工交付,冉周村陈东陈西组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建设完工,花生产业园大杨村食品加工冷藏保鲜和塔山村、仁和村、大杨村联建食品加工项目启动建设,花生产业园污水处理站项目完成设计,大杨村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启动,南店村梅组薛组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项目建设完成规划。这些项目的谋划、建设和完成,为全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积厚成势的藕塘发展成色越来越足。
(郭 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