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进入春耕备耕阶段以来,天长市各水稻专业合作社抢抓农时,全面开展再生稻育秧工作。当地通过推广“工厂化育秧”新技术,带动农户进行水稻标准化生产,助力农民节本增收、春播春种提速增效。
眼下正值春播育秧的重要时节,在天长市向往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基地,随着育秧流水线的撒种、浇水、覆土,不一会儿,标准的育秧盘就被工人送到了大棚温室间内,经过两三天的培育,再生稻幼苗便破土而出。据介绍,这条流水线每小时的生产量是1000盘,大约是50亩田的秧苗量,比人工育秧提升了15%的效率。
据了解,为满足生产需要,今年天长市计划完成再生稻种植面积1万亩,进入春耕备耕阶段以来,当地农村部门积极组织农技人员下沉一线,现场指导农民抢抓有利天气播种育秧,加强水分、肥药管理,培优培壮水稻秧苗。
天长市汊涧禾禾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德雨说:“目前,合作社再生稻的育秧工作已接近尾声,两条流水线即将投入空闲田、麦茬田的育秧工作,今年育插秧面积预计达到15000亩。同时,我们准备了17台高速插秧机,确保春耕工作顺利进行。”
近年来,天长市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积极引导种粮大户、合作社等主体采用科学化、智能化技术,不断提高育秧质量和效率。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机械化育秧基地80个,单季育秧能力超60万亩。
(陈 明 俞登文 李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