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再雷 蒋华进
定远县教体局以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改革试点学校为契机,精准落实试点工作目标任务,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目标、普及急救知识技能为重点、提高校园应急救护水平为抓手、增强急救教育辐射能力为关键,聚焦学校急救知识普及、急救设施配备、急救技能培训等工作,持续壮大急救联盟学校队伍,推动相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积极打造急救教育领域的“定远模式”样板学校,取得显著效果。
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责任落实
定远县教体局专门制定《定远县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急救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布置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组织、协调急救教育联盟学校和相关部门开展各级各类应急救护演练及培训等活动。帮助试点学校成立“校红十字会”,构建并完善“校医会”(学校、医院、红十字会)联动,“护师红”(护士、教师、红十字会专家)护航的改革试点工作机制。同时将学校急救教育工作纳入“平安校园”建设重要内容,坚持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确保急救教育改革全面落地。
加强阵地建设,夯实专业保障
定远县教体局和试点学校共同邀请医护人员和红十字会救援专家担任急救联盟学校技术指导员,聘请临床医生担任学校校医,确保技术指导有专家、事件处置有专医。选派能力强、素质硬的178名教师参加定远红十字会举办的应急救护师资培训,取得红十字救护师资格,确保试点学校救护师队伍能用、够用、管用。在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投资30万元,建设40平方米标准急救医务室,配备移动体外除颤仪(AED)、血压计、急救箱、救护担架等急救设施设备100台(件),储备碘酒、医用纱布等急救消毒药品300盒(件),定期清查药品保质期,确保学校急救设施设备及医用物资足用、实用、适用,并为其他学校提供专业培训平台。
加强教学实践,丰富课程内容
定远县教体局要求试点学校与急救联盟学校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开设健美操、羽毛球、跳绳等特色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课程内容中设置急救与避险知识,寓教于乐;利用课本剧、演讲、歌曲传唱、征文等形式开展急救教育主题活动,力求教学与活动有效融合;创新开展“走班制”教学模式,让急救与避险知识在广大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利用“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演练等时段常态化开展急救和避险技能演练。广泛开展学校急救教育公益宣传,编写印制《校园急救手册》8000份,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宣传信息24条,发放急救知识宣传海报6000余份,校园广播站定期播放急救指南、避险知识等216次,制作急救知识宣传展板4块,录制《海姆立克急救法》宣传视频1个,向广大师生普及急救教育知识,提升急救能力,营造良好的急救教育氛围。
加强技能培训,发挥辐射功能
建立并完善局领导包保机制,加强专家实地调研指导,督促试点工作规范推进,指导急救联盟学校稳步跟进。紧盯任务时间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定期召开试点工作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帮助更多学校强化急救教育工作,提升工作水平。按照急救实操要求,从严培训管理,坚持“应培尽培、不落一人”原则,做到培训时长不打折、教学内容不敷衍、培训考核不“放水”,确保培训有实效。定远县教体局还与定远县妇计中心紧密协作,围绕“定心呵护 ‘救’在身边”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开展宣教和培训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全县教育系统共开展实操训练11场次,应急演练11次,救护知识培训10场次,参与师生约4800人,营造了“人人会自救、人人能急救”的浓厚氛围。
加强成果转化,形成示范效应
依托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急救教育国家级试点学校的引领示范效应,定远县教体局积极推动相关成果的转化运用,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2024年以来,组织近100名校园救护师在职工运动会、亲子运动会等大型赛事中,免费对全部志愿者进行应急救护培训;与定远县红十字会和消防救援局合作,举办“体育运动急救培训班”“溺水急救培训班”,对全县中小学200余名教师进行急救教育、防范校园运动伤害、防范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等校园安全工作培训;推动校企共建,部分学校与定远县校车公司等企业共同建立3个急救教育基地,并对全县教体系统100余名体育教师开展肺复苏技术、止血包扎等救护技能培训;组织全县134所急救教育联盟学校志愿者分批次走进不同社区,为居民提供心肺复苏、骨折固定等急救知识宣讲,传授基本急救理论和实操技巧,提高居民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