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娟
小时候,农村还没有什么工厂,农民也没有打工赚钱的门路,仅靠几亩薄地,上交提留后,仅仅能填饱肚子,日子过得捉襟见肘,非常清贫。
家人为了改善生活,想出各种办法,也就是所谓的开源节流。一方面节约开支,能省则省;另一方面想办法干一些养殖、种植业,增加收入。
养蚕记
采桑养蚕,听起来是件很浪漫的事,其实做起来是烦琐而辛苦的。刚捉回来的小蚕是灰褐色的,像一条条毛毛虫。我把它们平放在专门的蚕匾里,每天采摘新鲜的桑叶喂养。到晚上,蚕匾里堆积了许多桑叶根茎和蚕屎,需把蚕提出来移到另一个干净的蚕匾里,给它们创造舒适干净的环境。一天天过去,蚕宝宝慢慢长大,食量也越来越大。从一蚕匾变成三蚕匾,又从五蚕匾逐渐扩到十几蚕匾。高峰期时,每天要喂好几遍,还要打扫蚕屎,经常忙到半夜。
集体吃桑叶的蚕宝宝们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春天的小雨,听起来非常悦耳。
蚕儿们渐渐长大,身子变得圆润而透明,用奶奶的话叫“蚕要上山了”。家人把准备好的麦秆一捆捆码好,把变透明的蚕一批批挑出来放在麦秆上。这时正是割麦栽秧的双抢时节,既要农忙,又要伺候蚕,大人们起早贪黑,经常忙得饭都顾不上吃。
放在麦秆上的蚕开始寻找角落,吐出细细的丝线,将自己包裹起来。蚕房里的沙沙声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枚枚蚕茧,洁白如雪,静静地悬挂在麦秆上。采摘下这些蚕茧,就可以拿到街上出售了。
养猪记
家里的老母猪长得高大壮实,毛发乌黑油亮。每年春天,父亲会把老母猪送到养种猪的地方交配。受孕后,父亲精心照顾着,快到下崽的那几天,他格外细心,给猪圈垫上干净柔软的稻草,观察老母猪的一举一动。一天下午,父亲发现老母猪睡在圈内的稻草上,发出痛苦的呻吟声。父亲凭经验,便知母猪快要分娩了,赶紧在猪圈内拉了一个灯泡,全程陪同。在一阵阵的呻吟声下,老母猪断断续续产下了九个小猪崽。
产过崽的老母猪有些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家人会喂食泡发过的黄豆,高蛋白又能下奶。老母猪母性十足,天天除了吃食,就待在圈内奶小猪崽。小猪崽吃饱了就围着猪妈妈的肚子睡觉。猪妈妈就慈爱地看着这些小崽子们,一会在这个身上拱拱,一会在那个身上拱拱。
多了十来张嘴,家里一下子忙碌起来。每天要烀一大锅猪食,南瓜、山芋、青菜配上糠和剩粥剩饭,轮流喂食。小猪崽们茁壮成长着,长到三四十斤时,就可以出售了,父亲握着出售猪崽的钱,笑着说我和弟弟下学期的学费有着落了。这一刻,一家人所有的辛苦都化成了喜悦的笑容。
养鸭记
每年暑假,我和弟弟各司其职,我放牛,他养鸭。早晨,我牵着我的牛,他赶着他的一群鸭。当时他才十来岁,别看他年龄小,“鸭司令”却做得风生水起,把一群“鸭兵鸭将”拿捏得妥妥的。凭借一根长竹竿,顶端绑个塑料薄膜,带着鸭鸭们翻沟越塘,吃尽小鱼小虾、田螺蚂蚱。一个夏天过来,弟弟晒得乌漆嘛黑,只留下穿背心的地方是白的,看了让人心疼。
为了调动弟弟的积极性,家人制定了一个小小的激励措施,如果哪天家里的母鸭全部下蛋,就奖励弟弟一个煮咸鸭蛋。弟弟为了吃到冒油的咸鸭蛋,暗暗下工夫,经常趁着我们午睡的时候,到塘里摸河蚌、钓小龙虾,回来剁碎给鸭子吃。鸭子吃了这些活食后,满勤下蛋的几率提高不少。弟弟经常早上起床后,眼屎还没擦干净就冲到鸭圈,数鸭蛋、拾鸭蛋。
爷爷每次逢集就会把鸭蛋拎到街上去卖,用卖鸭蛋的钱换回油盐酱醋,或者添置一些农具,有时还会给我们带回来一个西瓜或几块水果糖。每次爷爷赶集回来,我和弟弟都争先恐后地在篮子里搜索一番,经常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小惊喜。
种百合记
一般的副业都能增加点收入,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1990年代,汊涧突然刮起了一股种百合的风潮。家家户户忙着种百合,少则几亩,多则十几亩。一时间,大家忙着整地,买百合种。百合地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整得细碎平整,还要开沟利水。在人们的疯狂抢购下,百合种价格越抬越高。
不惜重金买回来的百合种,被当成金疙瘩一样一颗颗种了下去。很快,小苗破土而出,看着绿油油的百合苗,大伙高兴得合不拢嘴。紧接着手工锄草、施肥、掐百合果,忙得不亦乐乎,每家都觉得自己胜券在握,快要发财了。
到了收获的季节,由于种植太多,供大于求,百合价格一跌再跌。父亲为了能多卖点价钱,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载着百合,到马集、天长售卖。
忙碌了几个月,最后终于卖完了。父亲在房间里用算盘噼噼啪啪算了半天,母亲询问情况怎么样。父亲低下头,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卖的钱连本钱都不够,今年修房子的计划又要推迟了。”
那些年,我们家的副业像一幅斑斓的画卷,记录着一家人的辛勤与希望。养蚕时,蚕房里沙沙的啃食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蚕儿们吐丝成茧,编织着我们对生活的期盼;养猪时,猪圈里热闹的哼唧声和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每一头小猪的成长都承载着我们对丰收的渴望;养鸭时,池塘边鸭群嬉戏的水花溅起一片片欢笑,鸭蛋的收获成了日子里的小小惊喜;种百合时,百合地的泥土芬芳和绿意盎然,让我们在汗水中品尝到自然的馈赠。虽然种百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这段经历让我们学会了坚持与适应。每一次尝试都让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收获。无论成功与否,这些努力都成为了我们家庭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见证了我们共同奋斗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