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辉
去年以来,凤阳县临淮关镇坚决贯彻“强农固本”发展目标,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工作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全方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积极成效。
紧盯“一条底线”,做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完善机制压实责任。该镇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工程和底线任务,不断健全和完善学习机制、监测机制和帮扶机制,明确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及镇、村工作责任,统筹发挥驻村工作队力量。细化网格提升服务。充分发挥村组网格作用,全镇细分村组网格28个,选配网格员28人,对全镇重点人群定期走访,及时掌握群众家庭情况、收集汇总信息变化,协调联系群众生产生活所需,推动基层网格员变成群众“贴心人”。协调联动同频监测。用好信息共享机制,积极对接上级部门、统筹镇直部门,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帮扶,不让一个老乡掉队。明确监测标准、统一认定程序、压实工作责任,常态化开展预警监测。
扭住“两个关键”,让村民持续稳定增收。该镇坚持扭住产业、就业“两个关键”,着力用好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各项帮扶举措、完善联农带农益农机制。一方面推进产业提质。按照“依托优势、整合资源、扶优扶强”思路,立足实际,流转土地近400亩,发展西瓜、南瓜、蔬菜等规模种植项目,推进稻虾共生,发展鸵鸟特色养殖。围绕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果木真”特色农产品临时保鲜存储等项目。截至目前,全镇发展扶贫衔接资金产业项目11个,全年收益41.66万元。另一方面帮助群众增收。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产业带就业,优先聘请脱贫人口参与产业项目建设及后期生产管理等工作,增加劳动收入。持续开发公益性岗位,2024年,带动脱贫人口增收52.72万元。强化发展带动,姚湾社区的韩氏鸵鸟养殖基地年销售总额达到160多万元,利润有70多万元,带动50多户周边群众参与鸵鸟养殖。
强化“三个统筹”,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统筹各类帮扶。联合相关单位和部门,常态化开展省外就业务工交通补贴、“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公益性岗位、特色种养业奖补等申报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户应享尽享,2024年,累计落实各类帮扶资金近80万元,覆盖群众360余人次。统筹各方资金。聚焦群众身边事、关心事,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实施一批重点工程,2024年,争取衔接资金171.98万元,推进农田水利改造提升,投资近1400万元,先后完成胡府美丽中心村建设、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和朝阳小区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等重点项目,切实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统筹各股力量。用好人才资源,发挥驻村工作队、选调生、返乡人员等工作力量,完善建立“传帮带”工作机制,推动各类人才熟悉乡村、融入乡村、由“旁观者”变“参与者”。推动服务提质,发挥农技站、科技特派员等资源作用,开展现场服务、指导、示范、技术培训等活动;依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阵地,开展“微心愿”等助农帮扶,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用好积分兑换机制,促进群众比学赶超,提振精气神。
下一步,该镇将进一步谋深谋细谋实乡村振兴工作,坚定信心、铆足干劲、苦干实干,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全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