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龙飞 梁玉华
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全椒县六镇镇立足本地实际,以“四高”丰产片和“万亩油菜花海”项目为有力抓手,精心谋划、真抓实干,在农业发展的广阔天地里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奏响了激昂奋进的乡村振兴乐章。
高瞻远瞩绘蓝图,规划引领启新程。
“我们镇的这个‘四高’丰产片和‘万亩油菜花海’项目,可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规划的。”六镇镇镇长满怀信心地介绍道。“早在2023年初,镇党委、政府就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四高’项目战略部署,制定了‘四高’丰产片建设计划和打造‘万亩油菜花海’项目,全力推动这两个项目的落地实施。这不仅是为了提升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更是为了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让我们六镇镇的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依托郑桥村、草庵村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六镇镇全力打造了11198亩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的“四高”丰产片。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沿线11公里水杉大道的景观优势,深度挖掘“四高”丰产示范片油菜花海的农业旅游资源,将农业景观与文旅相结合,精心规划设计了《万亩油菜花海农业观光带》,构建“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乡村”的创新空间格局,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赋农促发展,产业兴旺惠民生。
“以前种地全靠经验,现在可不一样了,有了专家的指导和各种新技术,这收成是越来越好了,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郑桥村种植大户王存干高兴地说。
六镇镇根据其地理气候条件,开展水稻适应性品种筛选工作。在“四高”丰产片区,确定水稻玮两优8612、小麦扬麦25、油菜秦优12等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实现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制定了水稻、小麦、油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油菜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增产效果明显。目前,水稻平均单产727.4公斤,小麦平均单产超400公斤。
此外,六镇镇充分挖掘本地有技术、懂产业、会经营的致富带头人,组织他们与新型经营主体结对帮扶。截至目前,全镇已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42家,家庭农场426家。土地规模流转,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实现规模经营、夯实产业基础,实现产业带动流转,流转壮大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形成良性循环。
水利兴修润沃野,道路延展通富途。
近年来,六镇镇大力推进田、水、路“三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建设,推动耕地由“小、碎、散”向“集、特、优”转变,持续提高农业设施保障水平。2024年,六镇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7000万元,用于新建改造3.6万亩高标准农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切实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同时,主动作为,精心谋划实施100多个水利项目,新建改造57个排灌站,除险加固14座小水库,扩清300多面当家塘,硬化近200千米渠道,配套建设近2.5万座桥涵闸等田间建筑物,并修建25.2千米水泥道路。
“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及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如今全镇呈现出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农业生产新格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合作化水平显著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六镇镇农业负责同志介绍说。
文旅融合添活力,乡村蝶变展新姿。
当下,全椒县六镇镇的“万亩油菜花海”已初显迷人风貌。阳春三月,漫步于水杉林中,放眼望去,金黄色的油菜花簇拥绽放,在清风吹拂下,荡漾着层层金色的细浪,淡雅的花香沁人心脾,吸引无数游客流连忘返,纷纷拍照留念。
“近年来,六镇镇秉持‘产业兴镇、特色强镇、旅游富镇’的发展思路,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采摘、精品民宿、农事体验、观光度假等多元业态,充分释放旅游磁吸效应,构建起以旅兴农、以农促旅、文旅结合、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六镇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我们对六镇镇的未来充满信心!通过‘四高’丰产片和‘万亩油菜花海’项目的实施,我们不仅实现了农业的增产增收,还成功推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致力于将六镇镇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六镇镇党委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彰显出全镇上下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