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青 杨读俊
如今在滁州南谯,关心下一代工作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对青少年寄托未来希望的一份深情。去年以来,南谯区坚持“党建带关建”,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模范这“五老”为纽带,全方位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助力乡村振兴,为社会和谐稳定增添温暖力量。
党建引领 强基固本
南谯区关工委以“强基层、夯基础、抓基本”这“三基”建设为重要抓手,不断夯实关爱工作基础。主动向党组织汇报工作,争取重视支持,及时调整充实各级关工委班子,镇(街道)党委书记任关工委名誉主任,组织委员任主任,退下来的老同志任执行主任,确保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目前全区各级关工组织215个,参与的“五老”人员近6000,涌现出银西社区等市级“五好关工委”6个和一批关爱工作先进个人。非公企业关工委组建工作持续推进,南谯经开区、沙河镇等新组建民营企业关工委19家。区关工委通过举办培训,不断提高关工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
真情奉献 助力成长
围绕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区关工委努力从“思想上关心、感情上关怀、生活上关爱、心理上疏导”,关爱青少年成长进步。举办全区首届“三好青少年”评选活动,72名优秀青少年榜上有名,每人获赠《南谯区首届“三好青少年”优秀事迹选编》和《南谯革命故事选编》等书籍。注重“五教”统筹,加大对未成年人教育,组建“五老报告团”,联合共青团、妇联、司法等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涵盖思想道德、文化艺术、国防知识、安全、科技、法制、家庭等多方面,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党史溯童心”等思想道德主题教育、“非遗童行”文化主题教育、“少年探军营”国防知识主题教育、“垃圾分类进校园”科技主题教育以及“珍爱生命·防止溺水”等安全主题教育,均取得显著成效。
以活动为引领,全区各级关工组织开展征文、演讲、书画展等活动41场次,受教育3万多人次。2024年“中华魂”读书征文比赛活动,全区34篇征文在省里获奖,其中一等奖5个。在全市“中华魂”演讲比赛中,荣获中学组特等奖、小学组二等奖。同时,“歌咏经典·传承文明”等比赛交流活动也取得骄人成绩。去年8月,区教体局关工委受邀赴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华魂”主题教育30周年纪念大会。此外,以助学活动为抓手,重点关心关爱留守和困境儿童,对全区304名“两童”登记造册,安排老同志及部分机关关工委结对帮扶。2024年筹集发放助学金69万元,受助学生639人次。区经开区关工委发动园区企业为白血病患儿捐款16万元,博康公司关工委为15名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5.2万元。投入3.5万元,开展“光明行”护眼行动,对全区5万名少儿进行视力筛查。
多点发力 振兴乡村
围绕人才引进、亲商安商、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等,南谯区关工委多点发力助推乡村振兴。探索区直机关关工委与乡镇“双培双创”基地开展共建结对帮扶,帮助共建基地协调解决用水、用地、用工矛盾及生产、管理、销售技术培训等实际问题。积极发挥“五老”人员人熟、地熟、事熟的独特优势,主动参与社会矛盾化解,一年来共调解矛盾纠纷500余起,以实际行动维护一方安定,促进乡村和谐发展。银花街道关工委组织48名老同志参加“五老调事队”,全年收集群众意见450条,化解矛盾纠纷210件;施集镇为五老人员王帮龙搭建“王帮龙调解室”,用“一杯茶调解法”,实现小事不出格(网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围绕打造“典型引路助振兴”产业品牌,区关工委立足西部山区林业资源优势,选择食用菌产业作为主导品牌精心打造,采取摸清麻栎资源和栎菇生产现状、选择培植产业带头人、开展科技培训等措施,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已协助培植经营主体6家,产业带头人15人,带动一批农户增收致富。此外,围绕电商发展、水稻高产栽培等课题,全区关工组织去年以来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43次,参训人员11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