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敏 施家靖 冯金枝
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打造“嘉山红”党建品牌,海外引才工作获全省大会表扬,组工信息获中组部表彰,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机关党员进社区等“明光经验”被省级以上媒体刊载……过去的一年,明光市组织工作成效显著。
聚焦选贤任能
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事业兴衰,惟在得人。一年来,明光市坚持树牢“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鲜明导向,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吃苦者吃香。
科学选拔干部。通过“听、看、查、评”四个步骤,对防汛救灾、招商引资等重点一线的干部进行考察识别,累计发现识别表现优秀干部84人,相关做法被《安徽组工信息》刊载。
精准培育干部。出台《明光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4-2027年)》,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32期,培训干部2992人次。探索创新“村校联培”模式,累计培训村干部、农村党员、致富能手等2800余人,相关做法被《安徽组工信息》采用。
严格管理干部。从严审批科级干部社会组织兼职;规范管理因私出国境证件,审批申办、申领证件30人次。强化股级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完成17批次、593名股级干部岗位调整通气预审。加强对选调生的跟踪培养管理,实行“3+1”导师帮带机制,相关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采用。
大力使用干部。坚持好干部“20字”标准,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完成科级干部调配8批次,涉及干部218人,提拔重用科级干部73人,调任公务员2人。完善月度“干部之星”评选机制,累计评选月度“干部之星”205人次、年度“干部之星”16人次。
聚焦强基固本
打造“嘉山红”党建品牌
根深叶茂,本固枝荣。一年来,明光市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胜势。
夯实基层基础。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入党积极分子量化积分明细,开展季度三级联审858人,全市发展党员254人。推进流动党员“双向管理”,优化流动党组织2个,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站)1个,全面完成1万余名农村党员档案电子化管理。
促进基层治理。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出台“信用礼遇”15条升级版,全市共评定信用户81536户、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58个、信用村集体经济组织112个。深化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推动全市3689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相关做法被《安徽信息》采用。
打造党建品牌。围绕基层党建7大领域,精心打造“一核两圈三线·嘉山红”党建示范带,目前已打造党建示范点50个。开展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旨在推动48家单位深度融入中心工作,争创特色党建品牌。
聚焦招才引智
汇集各方面优秀人才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一年来,明光市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以“人才链”融通“产业链”“创新链”,持续打造赋能明光高质量发展的“智力引擎”。
完善政策引才。出台《明光市“嘉山英才”人才政策20条》等政策文件,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6人、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51人,新增大院大所合作15个、新增省级研发平台11家。历史首次入选国家引才计划2人,争取上级财政奖补资金900万元,入选数和获奖补金额数均位居全省县域第一。
搭建平台育才。依托凹凸棒联合研发中心等校地合作平台,新增大院大所合作15个。实施明光市“嘉山英才”培育项目,在全域建立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储备库35人。举办“智汇明光”系列活动,开展第三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组织产业人才高端峰会7场,1000余名高层次人才齐聚明光、共商合作。
优化环境留才。帮助142位专家教授及企业家成功认定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发放“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奖补25笔168.25万元,帮助3名人才成功申报省安家补贴,获补贴160万元。为近1000名高层次人才办理亭城英才卡,推进青年人才驿站、人才公寓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购房服务,让人才既暖心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