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新春伊始,市委、市政府再次以‘双招双引’为主题,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市性会议,连续4年,主题不变,任务接续,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唱响争先‘主旋律’、吹奏实干‘集结号’、激发奋进‘新动力’。”2月20日,凤阳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俊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以此次会议精神为指引,锚定“打造千亿硅谷、冲刺全省十强”目标,深入实施“双招双引”大突破等“五大行动”,重点聚焦“五抓五促”,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力促“双招双引”取得更大突破,奋力实现“开门红”“季季红”“全年红”,为滁州加快打造安徽高质量发展重要一极贡献凤阳力量。
突出重点、靶向发力,力争在“双招双引”上打出新攻势。始终把“双招双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一号工程”,用活用好链主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平台招商等模式,压茬推进招商引资四季攻势。聚焦“链条化”招大引强。围绕“六大产业链”和“新三样”延链、补链、强链项目,面向央企、知名民企、外企,瞄准500强、行业龙头、上市公司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牵引力强的产业项目落户凤阳,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个,在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招引上实现突破。聚焦“高精尖”招新引优。聚焦新质生产力方向,坚持双向发力,紧盯硅基产业光伏材料与器件、光电显示及半导体材料和循环产业铜带、汽车线束、铝压铸件等重点领域,依靠福莱特、正泰、拓美威等行业龙头企业影响力,招引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独角兽”等优质项目落户凤阳,全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聚焦“实用性”招才引智。重点摸排全县企业人才结构现状,深入开展“人才安徽行”等系列活动,精准引进一批专业实力强、匹配程度高的科研型、产业型、实用型人才创新创业,力争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15名、高层次人才90名,培育高技能人才1000人。
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力争在项目推进上取得新成效。坚持“项目为王”,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不断夯实经济发展硬支撑。以更新思路谋项目。抢抓“两重”“两新”实施机遇,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全面对照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专项债券等方面政策导向,深度谋划一批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推动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盘子”,力争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更优平台强承载。深化经开区“管委会+公司”体制机制改革,编制经开区中部片区、大庙石英产业园成片开发方案,完成春阳路等8条园区道路建设,“量身定制”标准化厂房13万平方米,加快霸王城作业区公用码头等项目建设,全力推动经开区“扩权赋能”与“服务增效”。以更高效率促建设。持续优化提升节点工作平台调度和“红黄牌”制度,强化月度重点工作会议“红黑榜”结果运用,加快推动正泰二期、海螺光伏、拓美威三期、滁州电厂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全年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超45个、40个,转化率不低于60%。
精简流程、优化服务,力争在营商环境上谱写新篇章。不断擦亮“凤如意”一流营商环境品牌,推动“营商环境”向“宜商环境”提档升级。在提升服务上下功夫。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总结推广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和“无证明城市”建设经验,上线运行“亭好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扩大“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覆盖面,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水平。在助企纾困上出实招。推深做实“四季遍访、助企纾困”机制,持续优化“三级包保”、全生命周期服务制度,在项目招引建设和企业培育发展方面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切实做到全方位服务企业和企业家。在强化保障上提效能。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快推进正泰二期等重点项目用地征迁,确保明锐显示110kV、经开区污水厂二期及中水回用工程等竣工投用,持续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盘活低效工业用地超1000亩,供应建设用地超5000亩。
王俊卿表示,新的一年,凤阳县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新春第一会”精神,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意识,始终以“赶早”的心态、“提速”的姿态、“追赶”的状态,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劲和韧劲,抢抓机遇、主动出击,推动“双招双引”取得新成效、再结新硕果,争取各项工作在省市走在前、争先进,努力为现代化新滁州建设贡献凤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