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术又可称为冠脉造影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主要方法,采取微创的方式能对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以及血流状况给予进一步的观察。大部分出现心脏疾病的患者利用冠脉造影术可将心脏问题给予全面的诊断,还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后全身护理、心脏护理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冠脉造影术后的常见问题
虽然冠脉造影术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医疗技术,但手术后可能会发生轻微的并发症或者短暂的不适症状,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1.穿刺部位相关问题
血肿:一般造影术是经过股动脉或者桡动脉穿刺,手术后会在穿刺的位置发生轻微淤青或者肿胀症状。出血:若手术后过早开展活动或者不能正确地压迫止血,会引起穿刺点渗血的情况。
2.心脏相关反应
心律不齐:手术期间导管操作或者造影剂的刺激会造成暂时性心律失常症状。胸闷:少数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短暂性不适或者胸闷等症状。
3.全身性反应
造影剂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对于造影剂可能会产生恶心、皮疹等轻微的过敏反应。肾功能受损:造影剂可能会增加肾脏的负担,特别是自身肾功能异常的病例。
术后恢复的关键时期
冠脉造影术的恢复常会以短期恢复期、长期调养期两个阶段区分,不同阶段的护理重点存在一定的区别。
1.短期恢复期(术后1-2天)
短暂恢复期主要是对身体初步的恢复、穿刺位置的护理给予重点关注。
卧床休息:①如穿刺位置在股动脉,手术后6—8小时应该平卧,防止抬腿,避免出现穿刺点渗血的情况。②如穿刺位置在桡动脉,可缩短休息时间,但需要重视的是防止穿刺手臂出现活动过频的情况。
观察穿刺部位:①及时检查术后是否出现异常疼痛、肿胀以及渗血等症状。②若穿刺位置出现明显出血的情况,需要马上给予加压止血,且告知医生。
监测全身状况:①观察是否出现胸闷、恶心、头晕等表现。②如患者出现皮肤红疹、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需要马上上报医生。
2.长期调养期(术后数周至数月)
长时间调养不但能促进心脏健康,对冠心病持续性发展也可起到预防的作用。
恢复日常活动:①手术后2—3天内可将散步等轻度活动逐渐恢复。②防止出现重体力劳动以及剧烈的运动,特别是在穿刺位置没有全部愈合前。
定期复诊:①按照医嘱完成术后随访的安排,对心脏功能、血管状况给予了解。②如并发冠状动脉狭窄症状,应该按照诊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开展支架植入治疗。
心理调整:冠脉造影结果会引起患者出现担忧或者焦虑的情绪,经过家人支持以及医生沟通之后,积极生活态度的建立可帮助长时间的康复。
科学的术后护理措施
1.饮食调理
控制脂肪摄入:防止食用动物内脏以及油炸食品,想要胆固醇、饱和脂肪的摄入明显减少,可以优先选择橄榄油、坚果、深海鱼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增加蔬果摄入:每天摄入的水果、蔬菜应该在400—500g左右。限制钠盐:每天需要控制摄入盐含量<5g。适量蛋白质:选择瘦肉、豆制品、鱼肉等优质蛋白给予补充,可加快组织修复速度。
2.规律运动
循序渐进:手术后7—14天内的活动应该以低强度为主,可为患者选择散步等方式,按照身体恢复情况,慢慢地将运动强度以及时间逐渐增加。注意监测:若在运动期间出现头晕、气短、胸痛等情况,需要马上停止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3.遵医嘱用药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选择阿司匹林等药物避免血栓形成。降脂药物:选择他汀类药物不但能促使胆固醇得以降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持续性进展也可起到减缓的作用。控制慢性疾病:如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需要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实施针对性的治疗。
4.心理健康维护
缓解术后焦虑:加强和医生的沟通交流,对术后的治疗计划、检查结果进行了解,掌握真实的情况可使不必要的担忧得以缓解。寻求支持:朋友以及家人的关心有助于患者对术后生活更好的适应,通过参加支持小组或者互助组织能让患者获得心理支持。
预防冠心病复发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戒烟戒酒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维持健康体重(BMI18.5-23.9)。控制慢性疾病:如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需要严格监测病情且完成病情的管理。定期体检:每年需要开展心血管健康评估工作,重视血压、血糖、血脂等检查。
冠脉造影术为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以及治疗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但手术后科学地开展护理干预能为心脏健康提供保障。在冠脉造影术后不但需要短期的恢复,还需要重视长时间的调养,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生活方式、运动方式、饮食等调整,且对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给予关注。
(天长市中医院 王开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