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7日
第A05版:来安新闻

从贫困村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苗竹欣

过了来安县张山镇,沿着路边桃子形状的路灯的指引,我们便来到仰山村,此时,虽是万物凋敝的严冬,但道路两边民房上灿若云霞的桃花彩绘,仿佛把人带进了桃花盛开的季节。桃子灯、桃花墙、桃花泉、望桃亭……在仰山村,“桃”不仅是产业,更成为了文化,帮助这个小山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蝶变。

一堵“桃花墙”后,陈良松一家围坐在一起,和面、擀皮、包包子,四人分工有序,白白胖胖的包子很快摆满了小桌,水开上汽,包子排着队进了蒸锅,氤氲的雾气合着一家人欢声笑语在小屋里久久不散。“儿子和儿媳就要回深圳上班了,我年前就准备了很多年货,今天再蒸点包子,让孩子们走的时候多带上点,在外面也能吃到老家的味道。”陈良松说。

陈良松是仰山村最早种植桃树的那批人,早在1995年,在大部分同乡都还在种植水稻、油菜、小麦等传统农作物时,他便响应村里的号召,在自家的3亩多地里种上了桃树。“收成还不错,就是卖桃太难了。”陈良松回忆到,到了桃子收获的季节,每天刚蒙蒙亮就开上拖拉机把桃子运到城里,找个路口等顾客上门,常常要等上一天,才能把一车桃子卖完。

“零散种植不成气候,种出规模,种出名气才能打开市场。”仰山村党总支书记刘海燕介绍,2004年开始,张山镇组织当地农民去山东参观学习,并从山东请来了技术员,带领指导大家种桃树,发展“桃经济”。渐渐地,仰山村的桃园面积发展到2000余亩,每到阳春三月,连片桃花次第开放,灿若云霞,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踏春赏花。

自2012年开始,仰山村依托桃产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该村在围绕“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目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还新建了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环线、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深入挖掘“桃文化”,修建桃文化展示馆、望“桃”亭、网红打卡点,修缮千年古树、桃花泉等景点,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游客体验。目前,该村已成功承办13届桃文化旅游节,共吸引100多万名游客前来游玩采摘,2020年仰山村入选首批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名单,2021年该村又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第一年桃花节,我们都傻了,从来没见过那么多人,第二年有了经验,村里人纷纷把鸡蛋、山芋等农产品搬到路边兜售,两天功夫,全村的鸡蛋卖得一个不剩。”陈良松说,仰山的桃子出了名,上海、浙江、江苏的水果经销商都来了,为了方便群众卖桃,仰山村还专门成立了合作社,并在桃园边上建起了瓜果交易市场、物流服务点。到鲜桃成熟时,桃文化广场上停满了全国各地的大货车,高峰期时,每天有20多万斤鲜桃从仰山运往全国各地。

桃子有了好销路,陈良松又流转了26亩土地,种植了锦绣、金蟠99、早金霞油蟠、霞辉10号、黄金蜜7号等多个品种,“不同品种成熟期不同,保证从5月下旬到8月底,我们的树上都有鲜桃。”陈良松说,除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水果经销商,前来采摘的游客也络绎不绝,桃子成熟的时候,到了周末,每天桃子采摘收入都能达到2000余元。“我家桃子已经好多年没进过市集了,最多的一次,家门口停了20多辆来买桃子的车,我现在不出仰山村,桃子就能全部卖完。”陈良松说,靠着这20多亩桃林,他每年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

看准了仰山村的“人气”,隔壁庞河村的蔡建禹也来到仰山,流转200亩土地,发展猪—沼—果循环农业。购置沼气设备,将养殖产生的猪粪从涵管直接排入发酵池,经发酵后,沼气自动压入储气罐,用来做饭、发电,沼液则自动流入废液池,代替复合肥料。“用沼液浇灌出来的水果,虫害少、个头大、口感好,再加上仰山村的人气,来采摘的游客多,上门收购的水果经销商也多,我们就只管种,不愁卖。”蔡建禹说,农场种植了桃、李、杏、枣、西梅、樱桃等多种水果,每到成熟的季节,采摘、收购的人们便闻香而来,“养殖加上种植,一年净赚40多万元。”蔡建禹的笑容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和蔡建禹一样因为看好仰山的发展前景而来到此地的,还有高一军。高一军原本开了一家淘宝服务站,为了拓展销路,成立食品加工厂,购置榨油机、磨粉机、炒料机等农产品加工机器,将农民送来的花生、芝麻、豆子等农产品加工成花生酱、芝麻糊、芝麻油、芝麻酱、五谷杂粮粉等食品,以提升利润空间。

2020年12月底,经过多方考察,高一军决定将企业搬迁至位于仰山村的张山镇电子商务产业园内继续发展。“这里场地大,能满足我们扩大生产的需求,村里还有物流服务点,大大降低我们的物流成本。”高一军说,2400多平方米的场地让他大展拳脚,购置了几条粮油深加工生产线,开发了牛油果油、紫苏油、亚麻籽油等新产品,结合仰山村桃产业基础,利用网上优势带动村内桃胶、黄桃等其他农产品深加工及网上推广。到2024年,他网店的销售额已经超过7000万元,不仅每年给村集体带来25.4万元的项目收益,还将过去无人问津的桃胶,变成了村民口袋中实实在在的收入。

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给千亩桃园镀上一层金光,穿行于错落有致的民居之间,敞开的大门里,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村里环境变美了,产业兴旺了,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日子越过越好,比我们种出来的桃子还要甜。”陈良松笑眯眯地说。

滁州市滁谷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打包发货。 吕 华摄

2025-02-1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7151.html 1 3 从贫困村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