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7日
第A03版:健康

脑出血急救知识,你了解多少

脑出血,也称为脑溢血,指非外伤所致的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发的出血症状,急性病死率可达到30%—40%。脑出血也是一种极具致命性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及脑血管畸形人群,好发于秋冬季节,它是由脑部血管破裂导致的周围组织出血,属于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也被称为“脑内出血”或“颅内出血”。那么,如何识别,又该如何抢救呢?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脑出血预防

1.严格控制血压。日常生活中,务必密切关注自身的血压状况。可以通过家用血压计定期自测,或定期到医疗机构进行专业测量,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规律服药,一旦发现血压异常,应立即寻求医生的指导。

2.及时察觉身体变化。脑出血发生前,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明显的预警信号。因此,应当对自己的身体变化保持敏感,一旦发现持续头晕、剧烈头痛等异常症状,尤其是这些症状逐渐加重时,应立即入院接受检查,以便在医生的帮助下及时干预和治疗。

3.有效管理情绪。生活中,学会调节情绪至关重要。避免大喜大悲等大幅波动的情绪,特别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暴躁情绪,因为情绪不稳定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可以尝试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法来调节身心,保持平和的心态,从而提高心理承受力,改善情绪状态。

脑出血早识别

1.突发性剧烈头痛且无明显原因,一些人初期为间断性的头痛,之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头痛。同时存在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

2.脑出血发生前兆为面部、手臂以及手指产生麻木感,如果发现上臂与下肢均出现乏力感,例如在手持东西时,能明显感到握力不足,或是某一侧肢体活动不便。

3.身体感到麻木感的同时,还伴有言语不清的情况。

4.突发性行走困难、眩晕感明显以及身体稳定性降低,脑出血患者可能发生脑出血对侧肢体偏瘫、视野减少以及感觉障碍。原因在于脑出血对附近脑组织形成压迫,造成附近的脑组织受损而形成的对应症状。

5.突发性的眼前发黑,或是单眼发生看东西模糊,乃至重影的现象,以上都是病症发生的前兆。或是出现嗜睡的现象,即便是白天仍旧有明显的乏力感,甚至产生昏迷现象。造成以上症状的原因是脑出血量在不断增加,患者将在短时间内发生意识障碍,即嗜睡、模糊或是视物不清,如不及时救治,将造成患者死亡。

脑出血急救

1.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在患者突发脑出血的情况下,应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并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如遇到有脑出血发作的患者,需要第一时间解开患者衣领。为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应将其置于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禁止患者仰面平卧,因为可能会加重出血并导致舌后坠,引发窒息风险。此外,还需检查患者口腔内是否存在异物,如果有活动的假牙,必须第一时间取出。

2.保持患者安静。为防止发作时跌倒导致摔伤、擦伤等,应立即将患者平卧,遵循就地原则,避免搬动或晃动患者,这有助于减少出血量和降低颅内压。如果环境条件不允许,必须转移患者时,应多人协作,托稳患者头部,平稳移动其至安全区域。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应尽量让患者保持安静的状态,安慰并缓解其紧张恐惧情绪。同时,施救者要保持镇定,切勿慌乱,不要悲哭或呼喊患者,避免加大患者心理压力。

3.人工呼吸。若是发生脑出血,伴随时间的推移,缺氧的状况将逐渐严重,会造成大面积脑组织坏死。因此,急救期间,为了保证获得足够的氧气,在专业医护人员未到达之前,可以为患者提供人工呼吸的处理方式,以尽可能避免大脑由于缺氧而发生死亡。

4.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自身不具备以上医疗常识,当发现出现脑出血的患者,第一时间帮助患者保持平躺的体位,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救援。若是能够获得医院专业且及时的救治,自然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死亡的概率,同时实现对病情的有效控制。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脑出血病症时,保持冷静和科学的态度至关重要。全面了解和践行预防、急救和康复等多方面的知识,能够有效地降低脑出血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遇到脑出血莫恐慌、勿乱动、头偏侧、拨打120,掌握正确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处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王 丽)

2025-02-1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7143.html 1 3 脑出血急救知识,你了解多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