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4年,琅琊区人民法院不断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强化举措,围绕清理目标,对终本案件全面梳理并建立台账,搭建专项执行机制,分类施策,“终本清仓”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年共计出清案件5260件,出清率51.26%,超额完成“终本清仓”目标任务。
坚持高位推进,组专班强化综治。协助区委政法委牵头召开“清仓终本案件 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进会,明确“终本清仓”工作部署,绘制攻坚“作战图”,理清攻坚“任务表”,促进终本出清长效化。完善议事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在法院设立办公室,建立专项行动分析研判调度工作机制,业务月研判、数据周通报,加快推进“终本清仓”目标进度,依法有序化解执行“历史包袱”。构建数字化执行联动格局,与公安、住建、银行、保险等单位形成联动协调工作机制,借助联动单位信息网络和技术手段,强力挤压被执行人出行及活动空间,协查拘传到位被执行人187人,化解案件91件。
精准摸清底数,建台账分类施策。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建立终本案件数据台账,强化案件排查摸底,找准案件症结,针对性实行“一案一策”,待划扣项目实时监控,查封财产情况定期更新,符合财产处置条件的及时恢复执行,有效促执。针对查找被执行人困难和未实际扣押查封车辆案件,筛选梳理出需要公安协助查找被执行人、扣押车辆等事项的终本案件清单289件,需要交通运输部门协助扣押车辆的终本案件清单90件。针对小标的和涉民生案件,梳理出需要社区(村)协助执行的终本案件清单326件,借助“一社区(村)一法官(法官助理)”工作机制,按照被执行人户籍助力查人找物。
加紧源头预防,强执源控制增量。主动践行“如我在执”理念,持续探索“裁判履于未执”新路径,通过构建判后答疑机制,随裁判文书一并向当事人发放《判后答疑告知书》4205份,让裁判文书成为人民群众诉权的“说明书”,法官充分释法明理,引导当事人正确理解裁判、促进当事人服判息诉、提升裁判文书自动履行率。通过构建判后督促履行机制,努力提高调解案件的当即履行率,坚持做到“谁调判、谁释明、谁督促”,综合采用执前约谈、执行和解等方式,将更多执行案件化解在执行立案前,减少终本案件进量。
推进执破融合,汇群智共促出清。制定执破融合程序衔接实施方案,打破立案、审判、执行、破产等业务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互通,节约企业破产程序成本,案件快速审理适用率达90%,平均审理时间压缩至69.26天,最短用时仅30天。充分运用破产保护理念、市场手段促进涉企案件执行,全面梳理终本库涉被执行企业债务人及股东资产,对于资不抵债、停产、半停产等情形的企业,符合破产条件的及时移送破产审查,丰富和解、重整、破产清算等处理方式,累计审结破产案件30件,化解执行积案320余件。
汇聚攻坚力量,出“重拳”强制执行。主动查询被执行人关联案件执行情况,积极查找财产线索,把“穷尽财产调查措施”落到实处,减少终本案件存量。依法打击规避、逃避和抗拒执行行为,对恶意逃避执行、暴力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综合运用拘留罚款、限制高消费等手段加大制裁力度,司法拘留123人,限制高消费1825人。常态化开展“徽动执行”集中执行专项行动,充分利用被执行人返乡等节点,凌晨出击,上门搜查、拘传,集中攻坚“清仓”小标的、民事重点案件,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共开展集中执行行动14场,全力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葛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