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4年以来,琅琊区清流街道创业北路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创新“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形成“听、记、劝、让、和、访”六字矛盾调解工作法,通过拓宽矛盾纠纷化解渠道、完善多元解纷机制,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网格管事,“听”民声。该社区做细做实“345”网格工作法,落实“三必访、四必清、五必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实现服务重心下沉。网格员“进”网格、“听”民声,精准掌握居民需求,无差别受理各类诉求,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群众说事,“记”民意。依托“345”网格工作法,社区将居民信息细化分7种类型并用7种颜色标示,制作网格民意“彩虹图”。2024年至今,社区共进行巡查走访1200余次,记录90多个民生问题及200多条社情民意,处理投诉3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40余起。
“劝”字当前,解民纷。创新打造“红色合伙人”机制,融合共建单位、物业党支部等多方资源,组建由老党员、老教师等志愿者构成的服务队伍,从邻里纠纷调解扩展至法律援助、应急处置等多个领域。
礼“让”和事,聚民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弘扬“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动员党员干部、“五老”人员等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融入日常工作,增强社区凝聚力。
握手言“和”,化民忧。深学活用六尺巷精神,整合辖区资源,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以“帮助345”工作站为载体,吸纳多元力量加入“红色合伙人”队伍,并通过开展学习活动成功解决了多起邻里纠纷。
跟踪回“访”,暖民心。为确保矛盾彻底解决,创业北路社区建立严格的回访机制,通过实地走访和电话回访关注各类矛盾,了解调解成效,及时处理新问题,保障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雍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