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6日
第A07版:皖东传真

天长多举措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本报讯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建设发展重要的软实力。一直以来,天长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工作,坚持守正创新,完善制度设计,注重活化利用,提升街区风貌,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多举措推进全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坚持守正创新,统筹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落实保护传承工作属地责任,加快认定公布县级保护对象,及时对各类保护对象设立标志牌、开展数字化信息采集和测绘建档、编制专项保护方案,2024年7月,天长市启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案编制工作,通过对全域潜在资源进行详细调研梳理,多方征求相关部门和镇街意见,形成方案评审稿。

完善制度设计,贯彻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理念。天长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贯彻应保尽保理念,通过梳理全域历史文化遗产、建立遗产价值载体清单、构建全域传承总体布局、完善保护传承体系名录、制定保护传承策略措施、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等实现全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2024年11月,天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召开了《天长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案》专家评审会,专家组一致通过了该方案。

开展普查工作,全面落实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天长市严格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了简洁、清晰的历史文化名村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的工作程序。普查工作组深入各镇、街道,对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等价值的建筑进行排查,并开展了数字化信息采集和测绘建档工作,对确定的26处历史建筑进行挂牌保护。此外,充分注重公众参与,组织对历史建筑的产权人进行访谈,征求意见,并签订了保护协议。同时,通过社会各界征求历史建筑线索,核实补充各类潜在名录,确保历史文化资源的全面保护。

保护历史建筑,强化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一是保护核心区传统建筑。对已有建筑、规划保留的建筑做到在风貌上与传统村落协调,不协调部分进行修缮改造,严重影响传统村落空间风貌及形态格局的建筑实施拆除。二是保护村落选址与传统格局。保护街巷空间的构成关系以及周边农田、水系的自然和生态特征,控制与环境融合的古村边界形态和亲切和谐的天际线。保护街巷与水系空间关系,明确基本空间尺度、空间界面整体特色。依照保护区进行分级控制,确保村落“水、村、田”的传统村落选址特征的完整性。三是保护历史环境要素。在保护现有环境要素基础上,对历史环境要素采取保护措施。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变迁等的物质载体和内容。四是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整治村落的居住环境,改善村内道路、排水泵站、“三线下地”、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善消防、防灾避险等必要的安全措施。五是加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白蚁危害预防和治理工作。采用以环保监控技术为主、以药物处理为辅的多种综合治理技术手段,对龙岗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内的系列红色革命旧址、传统古建筑群开展白蚁危害检查及防治工作,有效保护了革命文物、古民居及历史建筑的安全。 (李志明)

2025-02-06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6790.html 1 3 天长多举措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