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凤阳县殷涧镇洪山村迎来红薯粉制作的“黄金季”,在洪山村房前屋后,村民们制作红薯粉的忙碌身影随处可见,锅台里柴火正旺,台上架着一口大锅,旁边摆着几个大桶,村民们忙着清洗、榨浆、清除杂质、蒸粉、晒粉、收粉,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原生态红薯粉就新鲜出炉了。“我们农历五月开始种红薯,八九月成熟就开始做红薯粉,一直做到第二年农历二月。”洪山村梁奶奶说道。
“一坊一业”助力致富增收。洪山村一带的村民有手工制作红薯粉的传统,原来制作红薯粉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这门技艺成了助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良方,使众多家庭实现了“小康梦”。该村马义良家庭农场每年利用冬闲时节在自家庭院里搭建红薯粉手工加工坊,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我们的红薯粉纯手工制作,耐煮筋道,口感特别好,每年我们都会做,除了直接卖出去,还会加工成红薯粉丝,每次都供不应求。今年红薯收成好,出粉率高,每亩地的红薯差不多能出300公斤红薯粉,红薯粉价格越来越高了,收益也越来越好。”马义良高兴地说。
“一业一产”助力集体经济发展。要想发展产业,就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地域优势,选择适合的产业。洪山村以本村实际情况为基础,最大限度释放家庭手工作坊潜能,打开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局面。该村充分发挥传统红薯粉技术优势,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红薯粉生产从作坊化向规模化发展,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洪山村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布局,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
“一村一品”助力乡村振兴。洪山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只是殷涧镇探索乡村振兴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殷涧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集中优势资源、持续精准施策,以“一村一品”引领乡村振兴,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确保村村有富民产业,家家有致富门路。同时,殷涧镇还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公司+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大力推动卸店村菊花、白云村猕猴桃、宋集村花生、凤阳山村藤茶、古塘村大蒜等产业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殷涧镇千方百计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产业可持续,农民才有奔头。殷涧镇将持续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强化产业带动,优化服务保障,加大发挥红薯产业资源优势,延伸红薯产业链条,加快传统产业“互联网+”步伐,助力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共建共享共富。 (周 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