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超
“现在校车停靠点车流量大,小孩子过马路困难,能不能把停靠点设置到安全方便的区域?”“菜市场的卫生环境有点差,影响到旁边的居民,能不能帮忙协调解决?”近日,在南谯区锦绣湖社区的“流动办公桌”前,乌衣镇政府工作人员在群众意见建议台账上记录着居民反映的大事小情。
为拓宽民情民意渠道,乌衣镇转变传统服务模式,将“流动办公桌”搬到居民清晨买菜的集市上,在小区“红色议事亭”与居民聊家长里短,由网格员常态化上门走访绘制“民情信息网”,做好诉求收集登记、现场答疑、追踪反馈工作。2024年以来,该镇累计收集群众诉求397条,办结率97.2%,推进“增设公共停车泊位”“道路管网改造”等民生实事40余件,将收集到的问题清单变成群众满意的答卷。
“感谢村委会在中间协调,矛盾说开了其实也都是小问题,我们两家也重归于好。”化解了邻居田埂溢水问题后,黄圩村村民陈女士也消除了长久以来的心结。小至衣食住行、邻里琐事,大到矛盾纠纷、平安建设等,乌衣镇紧盯民生福祉和基层治理亟须解决的难题,统筹司法所、综治、妇联、民政等部门资源力量与村社区党组织协调联动,参与安全巡查、政策宣讲、调解纠纷等活动,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
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为最大限度让群众对基层自治实现价值认同,实现德润人心、主动参与的有机统一,乌衣镇“古镇新声”青年宣讲团创作“六尺巷”典故微宣讲作品、移风易俗快板等文艺作品,把道理从大讲小、理论从虚讲实。同时,将平安建设、移风易俗等列入到信用积分中,引导群众以善行换积分、以积分得实惠,把增进民生福祉和基层社会治理统一起来,构筑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