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欣
祖国二字,让多少人心中泛起温暖的波浪,让多少人眼里涌起晶莹的泪花,让多少人胸中奔腾一腔腔热血。
记得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无论中国怎么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回首近代百年,饱尝苦难,历经风霜。于烽火硝烟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自古而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繁霜尽是心头血,洒下千峰秋叶丹”的赤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用生命诠释爱国之情。在中国历史上,家国情怀始终熠熠生辉。谭嗣同面对刀锋丝毫没有退缩,他舍生取义,用自己的头颅警醒当时的世人。正是他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才鼓舞了后来者前仆后继,奔赴光明。在文坛上,我们有“寄意寒心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他最初赴日本留学是为了寻求医学救国之路,后来发现比起医人体,更要医人心,所以决定弃医从文,用锋利尖锐的笔端直指旧社会的弊端。鲁迅先生对青年十分亲切,始终以长辈的姿态教导青年向前,他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邓稼先曾给杨振宁写过一封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隔着漫漫岁月和茫茫生死,已经百岁的杨振宁对儿时同窗深情说道:“稼先,我懂得你‘共同途’的意思,我这以后50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会满意的。”张桂梅校长到处奔走,筹建学校,只为让更多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看看世界。为到处筹钱,她拖垮了自己的身体。她无疑做到了超越小我、去追求大我的境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人……
关山万里,爱国之心不改;远渡重洋,报国之志弥坚。我泱泱华夏,一撇一捺皆是脊梁;我神州大地,一丝一念皆是未来。温暖烟火人间,感动千万人心,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书写着中国人的精神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