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第A05版:明光新闻

拓宽招引“朋友圈” 强化选育“生态圈” 提优政策“服务圈”

明光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

本报讯 明光市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立足部门职能,在人才“引、育、留、用”上下深功夫,构建“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聚焦引才聚才“增量”,拓宽招引“朋友圈”。明光市坚持聚人为先,充分用好本土资源,以政策招志士、以乡情引归雁、以特色揽英才,积极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让城市和人才“双向奔赴”。

为加大对高校毕业生招引力度,明光市人社局开设“引才专列”,组织重点企业赴高校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才聚满天星 筑梦新滁州”等引才活动,并贴心地给明光籍在校毕业生发送招聘会邀请短信。2024年以来,组织168家(次)企业赴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开展明光专场招聘21场,1.1万余名大学生参加。

同时,将“家雁归巢”招才引智的触角向基层一线延伸,积极开发公共岗位,出台人才返乡政策——“回嘉计划”,自2022年8月政策发布后,已吸引17名明光籍在外优秀人才返乡。

明光市还积极出台“嘉山英才计划”“青年人才兴明计划”等人才新政,通过“政府做媒”为企业、高校、高层次人才“牵线搭桥”。2024年以来,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151人,实现连续四年持续增长。

聚焦育才成才“质量”,强化选育“生态圈”。明光市人社局持续优化机制、因材施教,抓好日常培育、一线培育、特色培育,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2024年以来,已培育技能人才2553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43人。

从一名车间学徒到焊接高级技师,明光浩淼安防科技股份公司焊接高级技师沈强的经历,便是明光众多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缩影。从事焊接及焊接工艺工作30余年,获江淮杰出工匠、“中国好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在他看来,这些成绩离不开明光市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在人社部门的帮助下,我获得了很多培训学习的机会,现在我也接下了‘传帮带’的重任,希望能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

为了让更多高技能人才专心钻研技术,实现岗位成才。明光市人社局坚持延伸市场化人才评价体系,推进企业高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积极举办专项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代评”,组织社评机构开展“职称换证”。目前,全市已备案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8家,可自主开展26个工种初、中、高级工评价认定。

同时,明光市人社局聚力乡土人才挖掘,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开展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工作,推荐乡村“土专家”参评乡村振兴职称申报,日前,5名乡村振兴人才高级职称申报人员均已成功获评。

聚焦爱才重才“容量”,提优政策“服务圈”。明光市紧盯人才服务“末端细节”,关注人才就业创业支持、培养发展激励全过程,推动“保姆式”人才服务提档升级。

为营造留才“栖息地”,明光市人社局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人才“满意度”。完善网上人事系统,优化职称评审工作流程,实现职称资格评审“网上报”,异地职称确认“一键办”。开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建立“人才服务专员”机制,动态跟踪人才培养需求。搭建产学研平台,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水平。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滁州市博士创新工作站19家,1家乡级人才驿站挂牌运营。

2024年6月,安徽省留香特种船舶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刘和明,成功入选2024年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听说2024年全滁州仅2人获得这项津贴,我们非常自豪,而且人社部门还为我们2024年新入站的博士后申请到了省科研项目资助B类经费,对我们工作有很大帮助。”

此外,明光市人社局还积极兑现各类人才补贴政策,强化人才在明“获得感”。2024年以来,明光市人社局已为3名高层次人才申报安家补贴160万元,为85名乡村振兴人才发放一次性补贴13.5万元。积极落实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六免六补六优化等政策,发放就业补贴386万元,覆盖高校毕业生1964人次。

据悉,明光市将持续在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上下功夫,打出“组合拳”,吸引“凤凰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持续为明光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孙 越)

2025-01-10 拓宽招引“朋友圈” 强化选育“生态圈” 提优政策“服务圈”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5743.html 1 3 明光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