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第A03版:视觉·书画

通透呈清雅,含蓄蕴光彩

——张家余书画艺术掠影

▲芭蕉鸣禽

▲志在凌云

▲海棠依旧笑春风

▼绿阴

□周保松 洪文水/文

鸟歌盛世,花放吉时。我们欣喜地等来了老同学张家余的“从传统中走来”——张家余书画汇报展。家余长期供职于教育战线,蜡炬春蚕,桃李满门,系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滁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徐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他的书画作品曾多次入选省、市展览,其中绘画作品蝉联滁州市第六届、第七届双年展“优秀作品奖”,他也因此逐步走进人们的视线。

家余对书画的爱好启蒙于当教师的叔父,读初中及师范时亦不曾稍怠。工作后,每逢暑假,常去文化馆参加国画培训,山水、花鸟均有涉猎。上世纪八十年代,先后进修于黄山书画院、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合肥分校、南京艺术学院,得到诸多名师亲炙。其书法师从黄学江、徐利明、陈万祥诸先生。多习秦简汉帛、苏米行书、过庭书谱及章草,风格清健,面目可人。后因多种原因,研习之路时断时续,迟误久矣。及至现时,家余壮心不已,寸阴是竞,勤于挥洒,以只争朝夕之情怀奋力前行。其选择花鸟画为突破点,问道于徐坤、张云生先生,专攻徐渭、吴昌硕大写意一路,以二十四节气为经纬,摹写百花,深研众鸟。其下笔沉着痛快,气象雄浑开阔。比之于唐诗,则近乎高、岑;较之以兵器,则类于锤、斧。家余特别欣赏著名美学家宗白华的这句话:“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于玉的美:内部有光泽,但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极绚烂又极平淡。”他认为做人也好、为艺也罢,当须通透。人通透则多友;墨通透则多韵,自能感染观者、引发共情。

今观其百余习作,书法则出入秦汉,兼及行草。国画则尺幅不一,既有寻丈巨制,也有平尺小品;题材宽泛,既有琼花瑶草,也有瓜果蔬菜;形制各异,既有条幅斗方,也有扇面镜心。其以兰竹筑基,渐得笔墨之要;喜写荷花,或纯用水墨,或敷于色彩,均能笔墨酣畅、元气淋漓。大至孔雀仙鹤,小至蜜蜂蝴蝶,倶能传神写照、活泼有致。其画作气势郁勃、洒脱奔放;用笔老到、力透纸背,线条柔中寓刚、苍润得宜;墨分五彩,色墨交融,热烈深沉、浑厚华滋;构图工于剪裁,疏密得当,每有奇趣;落款诗文切题切景,偶得妙句、时见文心……反映出他对大写意花鸟画的深刻领悟和创新表达。

“早在80年代,赵振华老师就在张家余心田里种下了绘画艺术的种子。通过这么多年的成长,今天终于开花结果,而且鸟语花香。”安徽省老年书画联谊会副会长、滁州市老年书画联谊会会长徐坤对张家余书画汇报展赞叹有加,“他过去这么多年的努力,我想只是个开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艺术的道路依然很远。希望他取得更大更好的业绩。”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赵振华教授在张家余汇报展开幕式上感慨地说到:“家余利用工余时间能取得这样的艺术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一方面能看出他在创作上的勤奋耕耘,也能看出他在艺术上的深厚修养。家余现在刚步入中年,未来的路还很长,相信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安徽画坛有生力量中的重要画家。”

▼又见春风

▼绿蔓秾阴紫袖低

▲福禄双全

▼此君不可一日无

2025-01-10 ——张家余书画艺术掠影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5738.html 1 3 通透呈清雅,含蓄蕴光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