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2日
第A07版:皖东传真

塑文明乡风 促乡村振兴

——天长市永丰镇红白理事会“理”出乡村新画卷

陶子欣

没有锣鼓震天、鞭炮齐鸣的喧嚣吵闹,没有豪车成队、宴席大摆的奢靡阔气,没有你来我往的人情负担,有的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新人,在亲朋好友的真挚祝福和欢呼声中携手走向幸福的未来。近日,天长市永丰镇宏大村村民李翠莲的婚礼收获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简单温馨的仪式,妙趣横生的互动游戏,小操小办也能给足一生一次的仪式感。

近年来,这种新式的婚礼已成为永丰镇宏大村的新时尚。不比阔气、不讲排场,而是拼创意、讲巧思。自从永丰镇宏大村成立红白理事会以来,节俭办宴席、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全新生活方式便在这里蔚然成风。

齐算“文明账”

“之前一桌酒席500元,今年涨价到600元,咱这文明账单最好要修改一下。”“这家有事随200元,结果他家有事加到300元,加来加去,最近这‘人情债’的旧风气有复燃之势,要刹住。”在永丰镇宏大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红白理事会成员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齐算“文明账”。

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快,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受陈规陋习的影响,铺张浪费、大操大办、人情消费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为了涵养文明乡风,弘扬清风正气,早在2019年,宏大村便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广泛吸纳村内德高望重的乡贤、老党员、老村干、致富能手参加,按照婚丧事宜一切从简的原则,制定村内红白事的标准和操作流程,实行事前报告和办理登记制度,明确礼金标准。红白理事会定期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召开会议,向村民积极宣传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事廉办的新风尚。

“以前动不动就要办个三四十桌,费时费力不说,钱包也受不了。如今好了,摆个几桌自家亲戚朋友聚一聚,观念转变了,大家觉得都轻松。”宏大村村民倪永刚为村里的这一变化“点赞”。

争得“文明分”

“你积了多少分?”“75分,回头把我家取消升学宴的分加上就是95分。”“那今年你家要拿到表彰了。”文化长廊里,村民正在“盘算”自家的文明积分。

“我们红白理事会制定了一套积分制规则,实行一日一记录、一月一审核、一季一公示,年底清零,次年重新积分。”宏大村文明专管员吴迪一边核实村民发来的移风易俗相关照片和视频,一边填写日期、事由、加分等明细账。

宏大村将红白办事文明积分纳入村务公开内容,并定期在专栏公示。家庭平均积分在全村排名靠前的,由镇、村予以公开表扬,并在“五好家庭”“道德模范”等评优表彰活动中优先考虑。同时利用夜晚纳凉、戏曲表演的机会,及时公布月度积分评议结果,并发动模范现身说法。宏大村还和银行合作,积分高者可以优先获得贷款。除此之外,积分还可以在积分超市兑换实物。

宏大村部的积分超市里,柴米油盐、牙膏、洗衣粉等各类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积分超市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支撑,着重采购老人、妇女和小孩喜欢的物品,并根据群众不同的季节变化需求,安排补货调货。”文明专管员介绍道。

将看不见的文明新风转换为可感可用的积分“实物”,宏大村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实际激励,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焕发出人人争得“文明分”的参与热情与活力。

共谱“振兴曲”

“绿水长流、花草竞秀”的田园风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生活场景,“耕读传家、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走进永丰镇宏大村,处处皆美景,步步留乡愁。

乡村,是游子的根脉。“以前觉得回到农村老家生活人情负担重,陈规陋习多,身边亲戚观念老。真回到村里,发现风气已经焕然一新,记忆里朴实热情的乡村又回来了,这不,一待就不想走了。”“90后”张强2024年年初回到老家,本来准备只待一个月,最后重新在老家定居了下来。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了宏大村老家并在此安身,这离不开红白理事会的不懈努力。

“依托红白理事会,我们进一步涵养起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有效推进‘文明之花’落地生根。乡风好,自然聚民心。”宏大村党委书记介绍道。2024年,宏大村获评“安徽省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同时,宏大村红白理事会依托本村优势特色,共同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创办成立实体公司,2024年预计达到78万元。乡村振兴路上,宏大村内外兼修,一幅产业兴、生活美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2025-01-02 ——天长市永丰镇红白理事会“理”出乡村新画卷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5387.html 1 3 塑文明乡风 促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