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基层司法宣讲是普法宣传的一线阵地。南谯区近年来持续拓展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发展和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广泛向群众宣传讲解《宪法》《物权法》《婚姻法》等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切实增强法治宣传实效。
创新讲解用语,让宣讲“接地气”。注重入乡随俗,贴合当地实际,用一些“方言”的形式,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法律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出来,让晦涩难懂的法律明明白白“飞入寻常百姓家”。2024年以来,全区共开展宣传活动800余次,发放普法宣传品3000余份。
创新表现形式,让宣讲“冒热气”。根据宣讲对象不同,转换宣讲地点和宣讲方式,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全区目前有银花街道“香樟树下”、腰铺“八角亭”等百姓评理说事点,采用与群众面对面、话家常的方式,宣传法律知识。此外注重打造一批“小、精、近”的法治文化阵地,让人民群众“抬头有法、出门见法、休闲学法”。
创新宣传内容,让宣讲“聚人气”。注重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摸清人民群众真正关心什么、在意什么、期盼什么,结合群众身边的实例,让宣讲更生动,让群众有共鸣。利用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普法节点及全区重要活动等,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吴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