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与学业能力发展互促共进,是当前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滁州学院的“蔚青春”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围绕党建引领下促进学生学业能力发展“3+e”模式,实施“三大工程”,即:全员护航工程、全过程领航工程、全方位远航工程,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及学生党员在以师强引领、以生促带动、以赛促发展、以研促强化、以制保育人方面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注重发挥网络育人作用,在“e”支撑上用力,在学生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回应学生关切上下功夫,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存在问题
1.“浅层学习”突出,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迫在眉睫
学生浅层学习、线上与线下学习活动存在脱离现象是当前大学生专业学习非常突出的现象,这十分不利于大学生的专业成长。深度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对所学主题进行建构、反思,并将其与自身先验知识建立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工作室重点推进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共同体”,通过将自主探究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随堂实践活动、展示汇报活动、同伴互评活动等在线学习活动与线下学习活动进行良好融合,使学生的深度学习水平有效提高。
2.时有“躺平现象”,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动力不足
当代大学生“躺平”的主要表现是不思进取,理所应当地享受父母和国家所给予的物质生活。面对校园中无处不在的“躺平”现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采取措施,强化思想引领,通过各类活动增加学生效能感,畅通大学生成长成才渠道,激励“躺平”大学生重新“站立”起来。
二、思路举措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试行)》文件精神,按照“3+e”总体思路,全力打造党建引领下促进学生学业能力发展“3+e”模式,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及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注重发挥网络育人作用,打造“e思政”“e专业”“e先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业能力发展为关键,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1.全员护航工程
重点在于以师强引领,具体实施辅导员“四进”(即进学生宿舍、进班级、进课堂、进网络)及“一班一导”,打造“师生结对联盟”,以“思想引领、专业提升、精准帮扶、实践拓展”为主线,以专业学习、学科竞赛、谈心谈话、学术研讨为抓手,最大程度发挥师生党员在“三全育人”中的积极作用。
2.全过程领航工程
重点在于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健康生活全过程引导。专业学习方面,重点拟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学引导,教师为学生的小组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让学生在群体中实现个人价值。社会实践方面,推动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整合各类实践资源,与政府、社会、企业等多元社会主体共同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阳光生活方面,建立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依托党团组织开展经管类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3.全方位远航工程
积极构建“党建+学科竞赛”育人模式,积极推进“党建+科学研究”育人模式,扎实推进“党建+就业创业”育人模式。继续实施大学生“励志追梦”行动计划,适当开展大学生项目化学习,坚持党员教师带头,带动全院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学科竞赛工作中。建立“专业认知、学科竞赛、毕业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深化专业研究。
4.e支撑
“e思政”加强思想引领。通过“e思想”“e安全”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e专业”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e先锋”为学生学业能力发展树好榜样、注入动力,引导大学生在虚拟社区亮身份、作表率。
三、经验启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得到以下经验启示:
规范是基础。聚焦夯实基础,工作室以为学生提供高水平、专业化、全方位的学业指导和学生能力全面协调发展为总目标,坚持教育引导和规范管理相结合,营造“学生以成才为志,教师以育人为基,管理以服务为本”的环境氛围。
提升是重点。聚焦强化功能,工作室充分发挥辅导员、党员教师思想引领作用、专业指导作用、大学生朋辈榜样示范作用以及网络思政作用,注重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能力发展,让“三全育人”落地生根。
创新是关键。聚焦凸显特色,工作室以改进日常管理、加强学生社会实践为抓手,树立“互联网+党建”思维、整合育人队伍资源、开拓活动平台载体,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学生全面发展是目标。聚焦立德树人,坚持思想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实践中锤炼品德修为,涵养家国情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滁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