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萌 丁士晨
党建引领 点燃发展“红色引擎”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几个数字,带大家一起来感受这数字背后的实力。第一个数字80,有谁知道它的涵义嘛?我们滁州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平均80秒就能生产一台……”在乌衣镇袁庄社区,“古镇新声”青年宣讲团以“理论+脱口秀”的形式讲述滁州改革发展故事。
为进一步聚焦让党员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乌衣镇成立了“古镇新声”青年宣讲团,走社区、进农村、入企业、进学校……宣讲团开展理论微宣讲30余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镇积极探索破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点,为91名流动党员邮寄“红色学习包裹”,以在村选调生与流动党员结对形式引领学帮带学,定期推送“云端课程”,让流动党员沉浸式“加油赋能”。
党群服务中心不仅是党建阵地,更是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乌衣镇党委实施“四规范一提升”行动,建成乡村“一站式”便民服务工作站;投入73万元升级3个村组织活动场所,进一步扩大建优党群活动场所。
从“人才”上开局,让人才与乌衣双向奔赴。乌衣镇以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为着力点,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为每个村培育储备2名书记后备力量,安排1名导师结对帮带。在全镇开展人才资源大摸底,制定入库标准,建立本地人才数据库。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打造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人”队伍。今年累计培训种植大户、养殖能手等100余人次,创建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合作社1家。
乌衣镇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推深做实信用户采集和乡风评议等关键环节,截至目前全镇已对7905户农户、125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9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采信评信。与之匹配的是应用场景在不断拓展,11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以清单形式发至村民手中,11个“信用超市”已建好并投入使用,累计惠民300余人次。
“您知不知道村工作人员是怎么开展低保复核的?”“大爷,您是否知晓可以通过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反映问题?”乌衣镇纪委工作人员深入部分低保户家中详细了解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党风决定政风,带动社风,影响民风。乌衣镇纪委全力助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今年以来,受理各类问题线索、信访件共15件,现已办结11件;加强日常教育和监督管理,以“线上+线下”方式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27次,组织镇村干部实地参观廉政教育馆1场次,开展集中廉政谈话3次,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产业聚力 赋能经济“蓄势腾飞”
乌衣镇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区位优势,将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有机结合,立足现有产业建链、补链、延链,着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以重点项目建设促产业聚力,赋能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新签约2个亿元项目,总投资16.5亿元,其中滁州嘉欣水果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果品全产业链服务基地。同时,大力推动现有产业升级,平欧(安徽)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新建中央制冷空调和设备制造、研发服务项目,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2024年1-11月,全镇14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40亿元,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4亿元,同比增长178%;15家大个体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01万元,同比增长21%,外贸出口5125万美元,同比增长18.5%。
乌衣老街焕发新颜、清流河滁河蜿蜒流淌、八湾水库鱼鸟嬉戏……历史的厚重积淀、自然的慷慨赠予,为乌衣这片热土增添了活力,也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
近年来,乌衣镇以项目为抓手,依托地理区位优势和独特资源,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集特色水产种养殖、文旅休闲游乐、精品果林种植、研学教育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项目——八湾现代农业休闲示范园。发展特色水果种植400亩,600亩精养水面已获丰收,整治标准鱼塘400亩,智慧农业初步应用,八湾水库以人放天养的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紧跟区域发展,参与长三角分工,在农产品绿色标准化生产、渔业绿色循环发展等领域主动出击,抢抓机遇。汪郢村盆盆鲜家庭农场采用黑土栽培模式种植绿色有机盆栽蔬菜,精准对接南京市场,从2018年的40亩发展到如今的80亩,渐渐显露出供不应求的趋势,今年继续扩产增能。乌衣镇蒿子圩青虾养殖基地与南京浦口区隔滁河相望,借助南谯区实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的东风,实现基地整体改造提升,现产青虾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的大中城市,年产值达1700多万元。
民生优先 兑现惠民“幸福账单”
乌衣镇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职能作用,严格落实“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低保五保救助政策,坚持定期核查、动态管理,兜牢民生底线。今年以来共新增城乡低保户37户、55人,核减城乡低保户62户、110人。特困供养工作扎实推进,共办理分散特困供养14人,为散居特困人员办理住院护理补贴9人。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全镇17个村、社区已全部注册成立“救急难”互助社;临时救助73户,申报支出型困难家庭7户。
不断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以“演示+实践”一体推进、“线上+线下”立体宣传促进“全省通办”推广落实,以科技赋能让群众办事更“无感”、幸福更“有感”。乌衣镇坚持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做好惠民利民实事。设立老年服务站、助餐点7个,可实现300名60岁以上老人同时就餐;新增公共机动车位约300个、非机动车标线1400米、3000平米充电棚、1000处充电桩,切实解决居民停车难、充电难问题;完成地下管网综合改造、菊香苑小区消防、锦绣湖小区地库照明提升改造等一批更新提升项目……今年以来,乌衣镇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落实群众有感的民生实事40余件,将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因地制宜 擘画振兴“壮美画卷”
一处处喜获丰收的农业基地、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广场、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吹靓了滁阳古镇乌衣。
乌衣镇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发挥水域资源和地理优势,培育了青虾、珍珠、生态鱼、稻虾、稻鱼养殖等一批优势产业。目前,现有莲藕种植3000余亩,水产养殖10000亩,青虾养殖5000余亩,生态鱼养殖2000余亩,稻虾养殖10000亩。
为增强村集体经济和解决就业问题,乌衣镇推动村企合作,利用集体土地、闲置房屋等创办工坊,探索以“共富工坊”架起“致富桥”。2024年联动规模大、带动性强的南谯区晶谷稻米专业合作社与黄圩村开展“黄晶稻”共富工坊项目建设,助力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30万元、收益增加9.3万元,直接和间接增加就业岗位50多个。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亦需铸魂。文化不仅是软实力,还能转变成乡村发展的硬支撑。近年来,乌衣镇坚持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每年5月举办“舞月花”广场舞大赛,为辖区舞蹈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展示舞台。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3个“15分钟城市阅读圈”和修建农民文化大舞台,打造集“教、学、乐、为”于一体的“综合体”式老年学校,完善17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提升文化服务功能。
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不仅要有好的阵地作为支撑,更需要丰富多样的高质量内容供给。乌衣镇依托文化站文化队伍,结合“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开展传统文艺演出,广泛开展“送戏下乡”“谯梁夜市”等惠民文化活动,盘活民间艺术,培育发展群众文化队伍。今年以来,围绕移风易俗、孝老爱亲、反电诈等主题创作舞蹈、小品、快板等文艺作品14个,以丰富的文化内容,提升乡村文化吸引力。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快车道上,乌衣镇将继续发挥“桥头堡”作用,抢抓机遇、谋篇布局,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滚石上山、啃硬骨头”的韧劲,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在奋进新征程中不断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