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6日
第A04版:专版·公益

匠心育优势 “质”善上高端

—安徽中烟滁州卷烟厂“质量工厂”建设综述

钱伟 倪霞

编者按: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进步,意味着阶段的更新,目标的前移,呈现出观念、方法和成效的变化。从坚持“聚力三线”到建设质量工厂、智能工厂、绿色工厂,从拉高标杆、奋力追赶到对标一流、奋勇争先,新工厂、新设备、新场景只是一次更新,是进步之表;而新观念、新方法、新姿态才是一次新生,是进步之里。

对于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滁州卷烟厂而言,发挥技改后发优势,表里兼修、软硬一体,全力推进“三个工厂”建设,打造国产化智能工厂的新标杆,正是由技改之变循次而进,迈向技改之效的新征程。

他们进了一座新厂,但进的不仅仅是新厂。

产品是生命,品质是灵魂。

刚完成整体搬迁的滁州卷烟厂,就把质量工厂建设作为一号工程,以“品质为王”理念,练就“一支好烟的功夫”。一年来,滁烟不仅打破了技改之后“硬件基础走高、生产指标走低”的常态,还呈现出质量指标平稳上扬、各类竞赛屡获佳绩、科技创新捷报频传等超预期成效,工艺制造水平评价更是得到了历史性高分……

所有的“超”乎预料,背后都是滁烟近年来在锤炼工艺特色、培育“质”善优势中的厚积薄发。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为产品注入灵魂,让技改更具价值。

品质之道,要在工艺,贵在独特。

在技改设计之初,滁州卷烟厂以开放思维,从“黄山”精品线、“黄山”品牌专线等先进成熟技改项目中汲取精华,集全公司之智,设计工艺装备线路。

独有的“一”字型联合工房和工艺布局,东西高架库、南北辅助用房,生产区域位于中央,设备布局紧凑,工艺线路简洁;全新的协同制造中心项目,应用二维码、3D可视化等智能检测、感官技术,实现生产全过程数据集成共享和全面交互;统一的国产成熟卷接包生产线和95%更新率制丝线设备,更好发挥国产化设备自主可控优势……

设计图变为实景画,新布局匹配国产化,如何彰显焦甜香风格特色?

滁烟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全新的”“独有的”“统一的”硬件环境,在于紧贴硬件环境而开发出的精细的过程控制、轻柔的加工方法、智能的应用场景。“精细、轻柔、智能”,像做艺术品一样做产品,追求“丝丝甜润、支支一流”,也解锁了提升国产化高级感的“工艺密码”。

“精”在物料匀净,采用“3+3”六级混配技术,保证卷烟配方批内配比均匀性,同时采用霉变检测、金属探测仪、梗拐细梗滚筒筛等20道净化工序,保证烟丝高纯净度;“精”在控制细腻,创新设计“浸梗、暂存、蒸梗、贮梗”四级串联烟梗增温增湿工艺,提高烟梗水分渗透率,同时针对关键主机设备配备7台水幕除尘器,保证了工艺除尘排潮量稳定受控。

“柔”在关节互联,应用自有发明专利“贮叶双头出料技术”,让贮叶、切丝、烘丝互联互通,让贮丝柜和喂丝机、风送管道、卷烟机互联互通,上下游前呼后应、多关节自由组合,实现了不同规格、不同加工路径、加工方法的快速切换;“柔”在加工强度,应用了斜切式切片和预松散组合工艺技术,解决上等原料不易松散、难舒展痛点,采用光谱除杂与风选除块一体化设计,减少叶片风选除杂环节热量和香味物质损失。

“智”在数据采集,在制丝线关键工序配备上百个温湿度、流量检测点,实现关键工序质量数据全覆盖采集,夯实整线物料一体化精准智控基础;“智”在数据运用,完成松散回潮机、智能切丝机、智能烘丝机智能化改造,运用大数据和神经网络模型,深入挖掘质量数据价值,探索前瞻性管控、复盘式学习,破解视野盲区、水分难控、宽度自调等行业难题。

从确定“大工艺”装备线路,到设计“大集控”工艺流程,再到挖掘“大数据”推进智能化改造,新滁烟在聚智汇力中沉淀品位,以“精细、轻柔、智能”为“徽烟制造”注入品质灵魂。

“四个一”锤炼管控“颗粒度”

近年来,“颗粒度”作为衡量组织管理水平的重要维度指标,越来越频繁地被提及。滁烟把“颗粒度”思维应用在质量管控中,既做好顶层设计、精准把脉,又关注到最小工作单元周密组织,形成独有的管控章法。

一张图画到底,确保规划“颗粒度”。年初,滁烟深入研究行业、公司、地方相关政策并持续开展多轮多方调研,结合公司质量导向和自身实际情况,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具化指标,制定了涵盖一个总愿景、三项升级、六大行动的三年建设方案。作为方案的主体,六大行动从工艺控制、数字赋能、质量监督等方面立体化布局,下足了“绣花功”,为质量管理描绘了清晰的“工笔画”。

一体化布局,确保设计“颗粒度”。质量技术科以新MES系统为平台,优化完善质量指标数据采集、统计,同时以智能化技术为支撑,构建质量指标动态监督管理机制,推动质量管理模式蝶变升级;制丝环节将工序能力指数CPK达标率作为设备运行稳定性评价的关键指标;卷包环节将月度质量优等品率、工艺质量抽检纳入质量专项奖励范畴……从意识提升、质量保障、风险防控等多个维度,一体化设计三十余项管理、技术标准,质量保障“制度化、成体系、运行稳”持续推进,质量标准体系覆盖率达到100%。

一盘棋推动,确保行动“颗粒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的执行需要多方面的协作与配合。滁烟成立由厂党委书记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质量工厂”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推进办公室统筹策划、抓组织协调,五个专业建设组,组内领题攻关、职责到人,组外紧密协作、互相补位,全过程高位高压推动;创新构建了制度执行日反馈、月评比工作机制,将工作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以精准有力的监督,推动质量管理制度发挥效能,让建设行动“全厂一盘棋,人人都是责任者”。

一次性解决,确保时间“颗粒度”。在新设备的磨合期、新工艺的构建期,生产一线必然会面临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生产车间优化重建了“经验库”机制,要求操作、维修、保养、品控所有岗位员工,及时将遇到的新故障、解决的新办法梳理“入库”,并在下个班次分享经验,让新问题只发生一次。一旦出现“单兵作战”解决不了的问题,迅速开展“团队作战”集中攻关,确保所有问题一次性解决。

一张图规划确定了方向,一体化设计明晰了路径,一盘棋推动强化了力度,一次性解决保证了速度。“‘四个一’像四把锤子,不断敲击,让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在锤炼中反复重塑、定型,臻于‘质’善。”滁州卷烟厂总工程师邵名伟说道。

全员合奏卓越“交响曲”

装备升级、技术改进、工艺优化……在新厂房、新产线上,滁烟人在质量工程建设上努力探索和践行自己的破题“新”法,处处可以感受到向“新”、逐“质”、攀“高”的活力。

走进制丝线的生产现场,机台操作人员完成当日设备启动工作后,便会立即对预松散装置进行参数验证,对关键工序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这是在开展叶丝干燥、叶片加料、松散回潮等工序综合评价,以此形成设备基础信息动态管理,全面落实设备全生命周期跟踪和信息共享。

在卷接包车间,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常态:首班开机之前,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专业保养;换班交接后,机台点检人员对设备进行点检保养。这是滁烟新构建的设备专业维护保养和日常点检保养相结合管理机制,以规范化的设备保养管理落实设备运行“稳”,保障质量指标“优”。

“5#线烟支表面不平整,正在维修。”“7#线小盒商标纸脱色,已修复。”在质量技术科工艺检验交流群,时常出现这样的消息提示。这是滁烟围绕产品质量提升,搭建的信息交流分享平台,以信息及时传输全面强化过程质量管控。

“质量工厂”建设不是几个人的“独奏”,是全体滁烟人合奏的“交响曲”。在滁烟,规范操作,已经成为好习惯,贯穿在设备的一启一停中;质量意识,正慢慢成为“潜意识”,浸润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追求卓越,已经成为滁烟人的共同目标,凝在流水线的丝缕支包中……

“人才是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也是厂党委推进‘质量工厂’建设的主旋律,我们特别实施了‘星火计划’,加速工艺人才队伍培养。” 邵名伟补充道。“星火计划”以优化培训资源、拓宽培育路径为抓手,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育方式,先后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学习调研五十余次,同时以工艺检查、工艺制造水平评价为平台,组织工艺队伍在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以星星之火,点燃滁烟“质量工厂”建设的强劲引擎。

成效好不好,数据来说话。

2024年上半年,滁烟各环节高效有序运行,优质品率100%,产品综合质量得分97.9分,同比上升0.16分;9月,在公司组织的全线工艺测试和工艺制造水平评价中,滁州卷烟厂综合得分相较于老线提升了10.45分。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7月15日,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王玉立在滁烟调研时,提出了“走质量第一、质量强企之路”的指示要求,更加坚定了滁烟建设“质量工厂”的决心和信心。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公司党组要求,承接落实好卓越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工厂’建设步伐,在育优势、强特色、上高端中,推动品质管控和产品质量从‘跟学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为推动安徽中烟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滁烟力量。”邵名伟说道。

独特工艺注入品质灵魂

2024-12-06 —安徽中烟滁州卷烟厂“质量工厂”建设综述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4037.html 1 3 匠心育优势 “质”善上高端 /enpproperty-->